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拿起熟悉而又陌生的笔杆,一个个跳动着的音符映入眼帘.这是一首很动听的曲子,慢慢填充盈着我的心灵.我知道,我在谱写我的青春. 不知不觉间,我懵懂地闯进了青春期,像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一个陌生的天地.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一切都还没有来得及适应.不知道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充满了矛盾.需要不断学习,可仍然想着被窝,电视机;知道要积极上进,可总少不了太多的垂头丧气;冬天里,经常被冻得感冒,打喷嚏,可还是随群,不愿穿棉衣……我们有着自己的个性,我们要自由自在哼着自己的流行歌曲.  相似文献   
52.
敦煌本《云谣集》发现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了。自1924年王国维最先发表《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东方杂志》第十七卷第八号),也有70多年了。此后,《云谣集》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很多学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从移录、校勘、注释、考证,到理论性探讨,都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工作,产生了很多有价值、有影响的学术成果,使得《云谣集》在词学史上的重要意义日益显著地展示出来。 《云谣集》有集名的两个写本(P2838,S1441)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即集名之“云”写作“云”,而正文中则凡“云”一律写…  相似文献   
53.
词的全名应该是“曲子词”。“曲子”是指曲调,即唱谱;“词”则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辞。唐宋时,无一定定称,或称“曲子”,或称“曲子词”,或简称作“词”。由于这些“曲子词”的曲谱已失传,现在我们所能欣赏到的就只剩下词了,故“曲子词”今通行省称为“词”。  相似文献   
54.
由于历史文献缺乏等诸多原因、大调曲子传入南阳的时间一直悬而未决,一时间众说纷呈,孰是孰非?文章从史料出发,从大调曲子的结构入手,从音乐史学的新成果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确定了大调曲子于明中叶至清初时期,靠中国官方的轮值轮训制和商路传入南阳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55.
敦煌曲子词中保存了不少关于唐五代民间节令习俗的珍贵史料。从中可以看到,虽然远离中原,但敦煌曲子词所体现出的河西地区燕乐文化与中原地区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敦煌曲子词中体现中原文化的作品,以罕见的写本出现,弥足珍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6.
对于敦煌曲子词的研究 ,前人论述甚繁 ,但这些研究更注重对《云谣集》之外的敦煌词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论述。以词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为切入点来探讨《云谣集》与“散见各卷曲子词”的同中之异 ,不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能够清晰地阐释出它们独特的艺术风貌及审美追求 ,而且也可以根据这种差异来探讨《云谣集》与“散见各卷曲子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7.
《南昌教育》2007,(9):39-39
“钢琴七级不知怎么考的,连一首完整的曲子都弹不下来。”北京某学校教音乐的李老师忧心地对记者说。最近该校举办艺术节,其中歌咏比赛需要钢琴伴奏,找了两名拿着六级、七级钢琴证书的学生来,结果都说“不会弹”、“考级不考弹完整的曲子”。考级证书缘何“贬值”?责任究竟在谁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8.
唐宋曲子中的“和声”,《辞海》的释有误,宋人沈括、蔡宽、朱熹的有关字也有问题。唐宋曲子中的“和声”实际上是歌唱时主唱与“歌伴”递接而唱的歌词词句。和声往往是具有标志曲调意义的定语,亦即为该曲调的特征部分。它可以出现在曲首、曲尾,也可以出现在章首。自韵是和声的突出特征。据此规律对今传曲于和律词进行探索,可以发现不少作易存在的“和声”。  相似文献   
59.
再论《花间集序》——兼答李定广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里之娼风”不是指在南朝宫体影响下的民间唱曲之风;“雅”主要是指作品的内容、情调;“诗客曲子词”与“雅”之间无必然联系;“雅”也不只是词调的用字问题;“清”、“清绝”正因为被唐五代人广泛使用而成为审美标准;欧阳炯反对宫体未必就是反对《花间集》。  相似文献   
60.
心灵歌者     
其实,我是一个爱唱歌的人。可是,因为命运的安排,我却始终享受不到那种可以随时引吭高歌、尽情欢唱的美妙乐趣。所以,我特别羡慕那些在舞台上自由弹唱的歌者,却没想到教师这看似普通的职业也能像歌者一样,唱出婉转动听的曲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