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7569篇
科学研究   462篇
各国文化   181篇
体育   280篇
综合类   136篇
文化理论   82篇
信息传播   8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464篇
  2014年   1133篇
  2013年   551篇
  2012年   531篇
  2011年   1029篇
  2010年   967篇
  2009年   772篇
  2008年   867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338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儒家精神:庐陵文化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重  陈仪 《华夏文化》2006,(2):40-41
《明一统志》云:“始皇二十四年王翦灭楚,虏负刍,明年置庐陵、安平、新淦三县,属九江郡。”“秦郡县天下,厥有庐陵”,这是庐陵行政建置的最早记载。建安五年(200年)孙策置庐陵郡,辖今江西峡江、永丰以南,万安以北的赣江流域,领汉旧县二,分置七县,共领九县。隋时庐陵又改称吉州,  相似文献   
22.
杨忠勇 《语文知识》2000,(10):31-31
古代的文人雅士对“故乡”一词,赐予许多高雅或纯朴的代称。家山: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桑梓:桑和梓是古代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后用作对故乡的代称。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梓里: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故国:杜甫《上白帝城二首》:“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  相似文献   
23.
一、堂组织技能的杨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组织学生的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为学生剧造生初活泼,主动地学习的条件,使课堂充满愉快、和谐的气氢,霞络达到预用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郡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挂能。  相似文献   
24.
昭陵六骏是我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珍品,历代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有关昭陵六骏拓片的研究就很少。本篇主要介绍了昭陵六骏拓片的传拓时间、特点、制作人,以及流传情况,最后揭示了鲜为人知的传拓方法。  相似文献   
25.
《群众文化》2002,(1):3-3
1月2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文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委副书记李金明在会上强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要以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进—步落实《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以改革的思路全面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6.
广西壮族民间至今仍留存着大大小小的歌圩,其中壮族三月三歌圩的审美教育内容表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审美共同体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其审美教育最为现实的意义体现为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与和谐共进的审美价值观,有助于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27.
《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李伯重著,王湘云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重新审视江南经济的学术背景《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一书,是以大量数据为基础的实证性研究,而作者提供的数据和解释,都是为了证明明清江南农业经济走着一条与西欧完全不同的道路。因此,此书看似是一项实证研究,实际上是带有强烈论辩色彩的理论著作。其抨击的对象,就是近年几乎已成为过街老鼠的"西方中心论"。  相似文献   
28.
面孔     
魏巍这样的作家有几个 据新华网,1951年4月11日,嵌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主席旋即批示印发全军,自此“最可爱的人”成为志愿军官兵的光荣称号,魏巍的名字也由此传遍全国。后来,《谁是最可爱的入》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今年8月24日,魏巍离开了人世。在新的文学创作时期,我们看不到魏巍式的创作了。魏巍在文学上毕生追求的是把文学的革命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这或许就是一种作家的信仰。  相似文献   
29.
沈括与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祖籍钱塘县(今属杭州市),母亲是苏州人,他曾长期寄居苏州舅家读书,并参加苏州发解试,还作为苏州举子代表受到宋仁宗召见。因而苏州是他第二故乡。一说后来“随母入籍吴县”(民国《吴县志》引同治《苏州府志》)。  相似文献   
30.
我听广播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一向特别关注小说连播、评书等节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飘》《牛虻》《夜幕下的哈尔滨》《音乐世家》《红顶商人》《八月桂花遍地开》《斯巴达克斯》《笨花》《静静的顿河》《沉船》《烦恼的冬天》等小说,王刚、方明、李野墨、瞿弦和、张家声、牟云、李惠敏、宋怀强等语言艺术家演播塑造的有血有肉、惟妙惟肖的人物,至今仍活跃在我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