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6089篇
科学研究   546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177篇
综合类   166篇
文化理论   59篇
信息传播   51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852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691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梳理列国志系列小说“有诗为证”的引入位置、诗词类型与功能,考察其在宋元讲史话本基础上呈现的变化发展关系.列国志系列小说引入论赞类诗词的撰述方式主要表现为喜欢引用或者假托名人诗词并形成相对固定的引入程式与结构.最后从来源材料的文本类型与作者的材料加工敷演方面探讨列国志系列小说引入诗词的演变脉络及规律.  相似文献   
102.
朗读即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富有感情地读出来,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提出了同一个要求,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也逐渐重视起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是如何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笔者认为,要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就要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注重拓展文章的背景知识。一、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朗读的总体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而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低、中、高学段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分别用"学习用""用"  相似文献   
103.
物性即是物之为物的因素,海德格尔对物之物性进行了反复辩难。他把物性看成是物的一种幽闭自持的、无法穿透和照亮的性质,是物之为物的本质。本文以物之物性为线索,通过对物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即万物有灵的物,手工制作的物,机械复制的物和数字复制的物的分析,揭示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物性在物中的逐渐消失以致于物走向死亡蜕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4.
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一种特质,这种特质正如一缕阳光,黑暗中为你照明,寒冷中给你温暖。我身上的这种特质,名叫乐观。  相似文献   
105.
如何对待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如何承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这是近代百年始终纠结于国人心头却又至今尚未真正解决的根本文化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明确"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等基本方法论原则,然而,古之文化究竟如何"今用"?如何判别"糟粕"与"精华"?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精神资源?至今仍是开放着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6.
当前,教育文化背景正在发生变化。我们要在了解社会发展、文化变革和国家培养意志中理解教育。我们必须在教育发展进程中明确实施有质量初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为此,要把握初中教育的地位,明确初中教育的使命;夯实基础,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进,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育实践和探究中引领初中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发现芝诺悖论的又一个翻版——调和级数悖论,再一次证明,在传统的有穷-无穷理论体系中,人们永远不可能解决芝诺通过悖论要求人们解决的问题,并且永远无法制止新的芝诺悖论翻版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8.
我很欣赏托尔斯泰的一句话:“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9.
我们常常会发现,处于相同学习环境下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可能相差很大。为什么?诸多研究成果表明,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是否会学,也就是学习策略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的比格斯(Biggs)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模式。他认为只有学生积极想学而又懂得如何学习,才可能有理想的学习效果。1975年,鲁宾(Rubin)率先描述了外语学习成功者的共性特点之后,西方的外语学者纷纷地开始了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在我国,束定芳(1996)、文秋芳(1995,1996)等率先对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方法、英语学习风格、学习行为与效果等课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0.
《中国人民教师》2005,(3):64-64
张有兴是云南省新平县建兴乡马鹿小学教师。他1976年参加教育工作,几十年来,他一直在边疆地区教学第一线从事班主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如今他仍然精神焕发地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他勤奋学习,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实实践着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