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25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 :1.作为词 ,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 ,带宾语 ,词性为及物动词 ;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 ,词性为助动词 ,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 ,在句中充当状语。 2 .作为语素 ,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 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 ;还通“贪” ,通“德”。  相似文献   
12.
朱楚宏  张海燕 《培训与研究》2001,18(4):11-15,20
“侧目”一词的意义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本义:“不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二是概括义:“畏惧、愤恨”;三是具体义:表示“畏”惧、敬畏、窥视、关注、愤怒、蔑视、冷眼”等。这些意义之间错综复杂而又自成系统,形成一个层层统摄的意义网络。这个意义网络给我们的启示是:词典上的释义对语言运用中具体意义有涵盖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成语“感同身受”的意思,几乎所有的词典都注解为:“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代替亲友恳求别人时用来表示谢意.”①例如:孙龙尾《轰天雷》第二回:“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感同身受”意指请求二兄代为照顾北山,感激之情就像亲身受到照顾一般.  相似文献   
15.
《周易》无疑是一部神秘的著作,一阴一阳.昭示了天地问变幻莫测的规律。它对现代的生活有许多启示,并且与世人关注的廉政文化有联系,这可以从《用易》本义、卦爻结构与特殊语汇三个层面揭示其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沉郁顿挫"被认为是杜诗的基本风格,然对其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实则是杜甫自夸其赋:"沉郁"意为"精微深奥、知识广博","顿挫"意为"雄壮豪放"。司马相如、扬雄之汉大赋即具此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科学》2019,(6):6-13
围绕体育课程的定位及研究方法问题,对贾齐教授进行访谈,他认为(1)"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区别对待"的理论依据包括因材施教原则、"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可操作性为山本贞美的三个体育教学事例;(2)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文化的传承;(3)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在于挖掘现象背后的东西,研究方法实际上是将论文题目和论证过程的内在逻辑进行提炼;(4)哲学对体育学术研究的意义,在于能提供不拘泥于某一学科的认识世界的方法;(5)与竞技武术相比,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更接近中国传统文化,体育课程中的武术应围绕"对抗"开展。  相似文献   
18.
“道法自然”本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江 《寻根》2009,(3):15-20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中非同寻常而又往往得不到确切解释的一个论题。迄今为止,我们知道汉代注释家河上公第一次将这一论题解释为“道性自然,无所法也”(《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卷二《象元》第二十五)。受这一注释的影响,后来的许多《老子》注释家都在类似的意义上解释老子这一句话。如宋代道士葛长庚撰著的《道德宝章"解释说:“道法自然,道自己如此。”又如,  相似文献   
19.
试论汉语成语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饱含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色彩 ,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译出其表层语义 ,更重要的是传译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意义。在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观照下 ,灵活地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适当地进行语义调整 ,将其中的文化信息的准确传译达到最大限度。从而把汉语成语译成英语读者乐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帮助他们消除语言及文化障碍 ,正确理解汉语成语所蕴含的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媚力。从而扩大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影响力 ,真正起到弘扬中华文化 ,加强对外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说“豫”     
詹金明 《寻根》2012,(5):8-10
“豫”字,或云本义乃是一人手牵大象之意;或云即是“予”和“象”相合,表示“大象前伸鼻子”,本义为大象伸鼻;或云字中“予”之构形源自男性的性行为,两旁结体,以分类特指的方式,表示发情后狂怒不巳的公象……如此图说汉字,断章取义、望文生义,令人啼笑皆非。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对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一知半解,没有实事求是地从汉字字形的历史演变轨迹着手,凭空臆测,不仅曲解汉字之本义,也影响着我们对汉字的正确认识。所以,考究汉字本义在此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