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8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明珠记》和《罗密欧与朱砸叶》都是写于16世纪的戏剧作品.且有着相似的服毒情节,但是无论从这一情节的主题思想还是所反映的时代内容来看,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2.
闫彩霞 《考试周刊》2008,(24):207-208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用挚热的感情唱出一曲曲爱的赞歌.尽管我们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学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粱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流传久远的两部爱情悲剧,一部出自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之手,一部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学四大悲剧,二者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当我们细读这两部享誉世界文苑的悲剧经典之时,即可欣赏其中的绝唱与神话.  相似文献   
113.
原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由威廉·莎士比亚在16世纪晚期创作出来的,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两个年轻的恋人之间的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而在这里曾经经典且凄美的爱情传奇则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表现形式,男  相似文献   
114.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其笔下塑造了诸多的文学形象,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在欧洲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一大悲剧。为分析莎士比亚悲剧偶然性中的必然性,本文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入手,通过对故事情节、故事背景与本剧的写作背景的分析,在看似偶然的情节发展中,逐步展现并铺垫出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5.
同为杰出剧作家的莎士比亚与汤显祖虽处不同国度,但就《罗密欧与朱丽叶》及《牡丹亭》两部作品而言,里面的众多意象却具有极其相似的功能。本文探讨并总结归类两部戏剧中具有同一功能的多种意象。  相似文献   
116.
在阶级思想、权利、政治与现实情况的斗争中,爱情往往含有悲剧色彩。朱丽叶和罗密欧间存在的可歌可泣与忠贞不二的感情常常使人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撼动与震颤,对其后代年轻人具有深远影响。原生家庭视角下,社会环境、家庭矛盾以及人物性格均是罗密欧和朱丽叶爱情悲剧结局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17.
雨人 《当代体育》2009,(11):5-11
遥望亚平宁,这里难道只有令人记忆深刻的混凝土式后卫吗?就像你难以抗拒那海水一般湛蓝色的眼睛,也难以抵挡住意甲射手的诱惑。这是一个盛产偶像的群体,不管你是巴乔迷、还是巴斯滕的拥趸抑或战神巴蒂的崇拜者,恭喜你,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归宿感。但今天,我们抛开历史,活在当下,情定——意甲现役十大射手,也许你可以在这里寻觅到《罗马假日》式的艳遇、得到《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式的邂逅、拥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浪漫,以及收获《邮差》式的友谊,你再也找不到像这样一个地方——无论你是真正的球迷、还是真正喜欢帅哥的伪球迷,抑或兼而有之,都能满足。  相似文献   
118.
朱丽叶与杜丽娘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是反封建,争取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光辉典型;她们的爱情悲剧既有同情,又有殊异性。  相似文献   
119.
包旭东 《现代语文》2010,(12):59-60
曾经听过一堂公开课,课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教学目标是品味课文优美深情的语言。以下是一段课堂实录  相似文献   
120.
还记得《罗密欧与朱丽叶》里那些描绘爱情的语句吗?“你的眼睛比他们20把剑还要厉害,只要你对我温柔,我便不怕他们的敌意。”可是莎士比亚也说:“爱神的样子很温柔,行起事来却如此的粗暴。”在文学作品中,爱和恨似乎永远是纠缠不清的两条线——先如胶似漆又反目成仇的故事比比皆是。爱和恨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心理学、文学与美学之间让人反复提及却又琢磨不清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