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8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中,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分别运用"死"与"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体现剧中的爱情主题。在如此迥异的表现方式背后,隐含的是中西方对于生死的不同观点———"乐生"与"乐死";而以"两希传统"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背景和儒家占主导的中国文化背景正是中西生死观差异的来源。此外,两部作品诞生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分别赋予了这两部作品"彰显人文精神"以及"反封建"的独特现实意义。也正是因为这种植根于不同文化的迥异的生死观念及其折射出的历史现实,成就了两部作品抒写爱情又超越爱情的深刻。  相似文献   
92.
一束灯光打在从沉睡中醒来的女孩身上,她睁开眼睛,发现心爱的少年倒在脚边,嘴角流着黑色的血,怎么摇晃也不醒,她知道少年服毒自尽了,泪水汹涌而至,她失声叫着少年的名字。  相似文献   
93.
放飞爱情     
《体育博览》2013,(4):18-18,20,22,24,26,28
时间随着生活一点点流逝着.生活就像是一条大河现实且只会向前,而我们就是静静躺在河床的石头,被生活打磨着.也遗忘着.特别是我们的爱情。曾经的点点滴滴不知你还曾记得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不知你的爱情复苏了没。不知你是否也曾停下脚步怀念一下那个你的谁.我的谁.靠着谁.如今天涯海角成了谁的谁。一睁限.一眨眼,转身过了多少年。当年少轻狂的我们渐渐成熟.远离不可一世的张狂自我的时候.再回首.发现曾经的脚步是如此凌乱。一路上,我们丢弃了许多.错过了许多,于是.我们品尝到了一丝苦涩的味道。例如——最悲哀分手。近日.英国一对情侣在两周内.相继在同一棵树上吊死,上演了现代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惰剧。原来那种味道叫做遗憾……当然甜甜蜜蜜的爱情也很多,叶甫盖尼和女友奥克萨娜在3500米海拔的白雪世界举行的浪漫婚礼,  相似文献   
94.
博士解密     
齿轮 《当代体育》2013,(17):104-107
30年前,朱丽叶斯·欧文带领76人队拿下NBA总冠军。从此"FoFo-Fo!"的口号便家喻户晓。这个口号是比赛前的预言,"Fo"就是"FOUR"(四),意思是76人队将全部以4:0过关斩将夺得冠军。结果预言只差一场,他们在半决赛中4:0横扫对手后,在东部决赛中只输给雄鹰队一场,最后又以4:0击败湖人队夺得总冠军。赛后每一位选手在他们的冠军戒措上刻"FO"的字样。在"J博士"的传记发表的前一个晚上,他买下了一套房子用来展示照片。这些照片记载了他生涯的伟大时刻,很多照片都是十分罕见的。  相似文献   
95.
张颖  孙世友 《家教世界》2013,(10):210-211
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这部男女爱情的悲剧横空出世,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是莎士比亚唯一的一部爱情悲剧,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从电光石火的相见,到荡气回肠的生死相依,每一个浪漫或紧张的情节都展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性格,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人物性格的某些异同,使他们在短短的四天内,经历了相遇、相恋、结婚、死亡。  相似文献   
96.
本文特对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次要人物劳伦斯神父的多重身份进行分析,对他在剧中所具有的悲剧见证人与导演者、预示结果者、叙述者和人文主义者等多重身份加以归纳整理,以此管窥莎士比亚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7.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我们唱响了一出荡人心魄的爱情悲剧,剧中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他们心中神圣的爱情双双殉情.悲剧的艺术魅力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个读者.我上这一课时给学生特意放映了整部戏剧而不只是节选的部分.当学生看到罗密欧为朱丽叶之死而准备自杀殉情.而劳伦斯还在与另一个神父谈论信件的重要性时.都心急如焚地大声喊叫:“快点来,  相似文献   
98.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和利比兹曾作过一次调查,了解父母对恋爱中的男女进行干涉的作用。他们惊奇地发现,父母的干预程度愈高,男女双方竟会产生愈强烈的爱。他们把这种现象命名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此“效应”不仅表现在父母的干涉对孩子恋爱态度的影响上,也表现在教育者的粗暴行为对学生早恋等行为的负面影响上。因此。发现学生出现早恋倾向或早恋行为,家长和老师不能简单地禁止,  相似文献   
99.
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爱情的忠贞执着、以身殉情的坚定选择与罗密欧和朱丽叶十分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罗密欧和朱丽叶爱得率直、热烈、无畏,而梁、祝却爱得含蓄、深沉、无奈。前者为爱可以不顾一切地走进教堂秘密举行婚礼,后者只能跃入墓穴,化蝶相伴。其次,杜丽娘虽为情而死,又为情复生,但她却希翼柳梦梅明媒正娶,金榜提名,难以摆脱封建礼教观念和夫贵妻荣思想的束缚。这一切,都反映出了中西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0.
陈小琴 《学语文》2006,(6):4-14
威廉·莎士比亚(1556—1616)和汤显祖(1550—1616),是东西方处于同一历史发展阶段中交相辉映的两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和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1598)都产生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相差只有三年,高中语文教材也分别作了节选。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分析,可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戏曲的异同,也有助于探讨中西方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规律。(一)题材·主题·人物形象《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如同整个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戏剧一样,都是以古代传说或前人著作为题材,以彼时彼地的生活为背景,表现时代(剧作家所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