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3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正>(一)1903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全校都在传唱着一首歌,歌名叫《男儿第一志气高》,它的曲调来自日本童谣《手戏》,教唱者为该校乐歌课老师沈心工。此歌标志着中国学堂乐歌的正式诞生。所谓"学堂乐歌",其实就是清末民初新式学堂的学校歌曲,就是我国学校校歌的源头。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男儿第一志气高,年纪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来做兵队操。兵官拿着指挥刀,小兵放枪炮。龙旗一面飘飘,铜鼓咚咚咚敲。  相似文献   
82.
李叔同早年执教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事音乐教育活动,并创作了大量学堂乐歌。在创作过程中,李叔同坚持民族化创作原则,从而将学堂乐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于近代音乐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我国最早的油画家之一,其具有高超的美术艺术造诣,对美术艺术具有非凡的改革创新精神,在浙江第一师范等院校担任西洋画教师的过程中,对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4.
李叔同 《美育学刊》2021,(5):F0002-F0002
按:此画于1910年十三回展览,编号47。同年6月被收入《庚戌白马会画集》。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657件。据1994年《明治期美术展览会出品目录》,《朝》标价50元。1910年6月15日《都新报》载三角子《白马会を觀る》一文,评价曰:"47号李岸的《朝》,用笔用色都很大胆,原非清国人所擅长的笔法,好像是刚刚学来的,然而作为新时代的一个清国人,如此新奇独特的画法倒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85.
止知     
海岸 《学习之友》2009,(10):41-41
李叔同有幅字:“知止。” 我们一般说“知足”,我觉得“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层。 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  相似文献   
86.
李叔同登“三层楼” 弟子丰子恺在《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中说,李叔同“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好友夏丐尊这样描绘李叔同:“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相似文献   
87.
前人爱护动物,佳话连连。南朝有一个叫傅翕的高僧,出家前常与同伴在稽亭河上捕鱼,捕到鱼后,他总是将鱼笼沉到水中,祈祷说:"鱼啊鱼啊任去来,愿离开的就快离开,愿留下的就留下来。"这  相似文献   
88.
89.
蒋立平 《文教资料》2011,(2):109-111
本文立足于李叔同及其弟子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目前音乐教育中教材、教师、教育方法进行反思,并围绕李叔同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身教胜于言传的做法、先器识后文艺的音乐教育思想展开分析,在肯定李叔同教育思想及行为的同时,还指出当前音乐教育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90.
(因为借班上课,师生之间从未谋面,彼此不熟悉,故教师和学生随便聊聊,拉近距离,消除陌生感。上课——) (屏幕展示“在活动中学,教学活动化”的教学理念。同时播放李叔同《送别》曲子,作为背景,导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