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1篇
教育   693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商隐的忧郁即其被抛在才志高超而肉身却委于现实泥淖的人生晕眩.由生态的凄苦到诗意的心灵孤寂,进而至深、至真、至切地体悟了宇宙人生的悲剧内蕴是李商隐忧郁的内在逻辑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李商隐的忧郁弱化、淡化着诗人的理想与激情,因而具有一种精神落荒的特征.这种特征涵养着李商隐诗作的真味.  相似文献   
42.
<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如始干。"自从李商隐的诗句流传之后,春蚕就成了一种精神或情感的象征物了。小朋友们养蚕,不仅是饲养,而且是游戏,从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而且也有说不尽的快乐。本期"同题作文"栏目刊出两篇《养蚕记》。  相似文献   
43.
作为晚唐抒发人生悲慨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李商隐,其悲情的产生究其原因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背离、冲撞出来的结果。这其中包含有身世、政治、爱情、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44.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著名思乡诗。诗中的"巴山夜雨",既描写了四川盆地的自然风光和自然现象,又包含着诗人细腻的感情和高超的写作艺术。该诗写作于李商隐任职梓州幕府时期,写作地点为唐代东川节度使辖区,即今天四川省三台县及其附近的嘉陵江、涪江流域地区。  相似文献   
45.
歧义丛生、典故迭出、隐喻众多是李商隐诗歌的特色,比较适合作为新批评的语义分析的文本。本文运用新批评的某些方法对他的《无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6.
高考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那么如何准确把握这些内容呢?理解诗词思想内容是鉴赏的基础和关键。而准确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可从三方面来入手:抓外围、析意象、看尾句。下面结合例子具体来谈这三方面。  相似文献   
47.
吴泉根 《考试周刊》2011,(50):20-21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原意是描写恋人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后人用来比喻教师的奉献精神,非常贴切而又家喻户晓;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表白,  相似文献   
48.
诗人以隐遁客观事实的方法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象征隐喻暗示来识读生活、描摹生活、叙述生活,用象征性的物象来暗示主题,暗示其他特指的事物,把直觉、幻觉、想象、回忆甚至梦境与现实融为一体,使诗人的意识活动具有更大的跳跃性和随意性,从而导致诗歌意象意境的多义与朦胧。李商隐生活时代的灰暗,让他在尴尬中不断追求自我,探索诗歌的真谛,诞生出延绵不绝的艺术创造力,并使诗人常用病态的手法来绘画一幅幅诗歌景象。  相似文献   
49.
曾娟娟 《大观周刊》2011,(17):14-15
中国咏史诗的创作历史久远,直到晚唐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李商隐与杜牧二人将咏史诗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们或“借古讽今”,或“以史鉴今”,以观照历史与现实,使咏史诗摆脱了过去的模式化。丰富的内容,别具特色的表现手法,以及他们所创造的咏史诗境等为咏史诗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50.
春神句芒     
正年度策划——说起童话,我们熟知世界上有名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也对花仙子、女巫、小矮人、魔法师这些西方传说角色如数家珍,但你能说说我国传统的童话角色吗?上古的神话、传说、童话……大家有没有关注过?本期开始,小编带大家去寻找那些藏在神话、传说里的童话元素,看看我们民族从远古时代,都有哪些经典的童话角色,又是怎样发展壮大的……《山海经.海外东经》说:"东方句(gōu)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唐代诗人阎朝隐:"句芒人面乘两龙,道是春神卫九重。"唐代李商隐:"佳期不定春期赊,春物夭阏兴咨嗟。愿得句芒索青女,不教容易损年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