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7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考察、探讨了林则徐在江苏任职期间的货币思想和实践,认为林则徐在江苏期间的货币思想有不少闪光点。洋钱对中国来说是一种新事物,林则徐对洋钱的青睐和仿造,体现了他开眼看世界和“师夷”的兆头。由于朝廷的昏庸、保守,使传统货币改革难于起步。涉及货币的有关实践,体现林则徐办事之周密、认真,体现其实事求是的为官作风,也体现其体察民情、访求民意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一个鲜活的新疆汉语方言民间故事文本《林则徐和伯锡尔》的全方位语言学解读,生动地展示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与语法方面细节性的特点,是本文在方法论层面上有意识的探索。同时,也希望通过对这一文本的语言学描述,为新疆民间文学进一步的文学研究和文化学的研究提供可信的语言学依据。文中大量的同样来自新疆民间故事的书证材料,则为结论的信度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相似文献   
73.
林则徐是中国杰出的民族英雄。被誉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出身贫寒。4岁开始读书,7岁学文,14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先后出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等职,在清代官场可以说是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74.
关于鸦片战争中英军北上的原因,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科书是这样论述的: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由此爆发。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进攻厦门。这一说法首先来自于林则徐本人,在《英人续来兵船及粤省布置情形片》中,他认为“第恐在粤,无隙可乘,该处夷船趁此南风盛发,辄由深水外洋扬帆鼠窜”。在稍后的《英兵船在粤寻衅现续筹剿堵情形折》中,他这样写道,“被风拒之甚力,无隙可乘,故来者随到随开,即存者亦旋停旋驶”。  相似文献   
75.
文章以林则徐的流放诗为依据,对林则徐在流放期间心态调适之途径进行了探讨。向朋友倾诉、关切他人忧患、知恩感恩情怀、勇于承担责任、忧国忧民的大爱等是林则徐丰富情感的表现,是他调适平衡、淡化个人忧愁、成就人生辉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6.
奋进是一个积极进取的词,是激发我们向前的一股力量。奋进是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情壮志;奋进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信念;奋进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生命承诺。  相似文献   
77.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小时候是从父亲口中听到的这句话,但不是很理解,只觉得朗朗上口,就记住了。求学的时候,才明白了它的含义,便把它当成求学态度的第一要义。等到自己成为了一名老师,更是时时警记,因此自我感觉还算是一个谦  相似文献   
78.
來新夏 《中国文化》2010,(1):198-200
<正>林则徐和杨以增是清道光后期著名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以抗英的"反鸦片战争"而获民族英雄的美誉,杨以增则以搜求、保存古籍,创建海源阁而成为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林则徐(1785-1850)比杨以增(1787-1856)大两岁,杨以增比林则徐晚死六年。应当是同时代的人。他们的仕历也大体相仿,都是  相似文献   
79.
叶娟 《作文大王》2010,(12):2-3
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不仅是民族英雄,还是有名的大才子。在私塾读书时,一次,老师带他到风景优美的郊外游玩。  相似文献   
80.
早年读林则徐,记忆中两个场景历久而不灭:一场景是虎门销烟,林则徐一声令下,无数熟石灰纷纷投入销烟池,池内顷刻便如汤沸,民众欢声雷动,洋夷失色,林则徐神色坚毅;另一场景是西去路上,满目荒凉,林则徐青衣小帽,面色沉郁,壮怀难酬,蒙冤远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