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689篇
科学研究   4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借用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分析<死者>中众生所处的精神状态,并对加布里艾尔的"顿悟"进行新的解读.正如柏拉图"洞喻"中的洞内囚徒们,作品中的人物所认识到的,要么是虚幻的假象,要么是片面的真实;而对于唯一获得"顿悟"的加布里艾尔来说,他"顿悟"过程的三个阶段,正是柏拉图"心灵转向说"中的从"影像"到"信念"再到"理性"的认识三阶段的攀升过程.从"洞喻"角度解读乔伊斯作品中的"顿悟",就其认识论意义而言,作品主题将一个现代西方人从幻觉到顿悟的个体心灵之旅上升到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无知走向有知,走向人类终极价值所在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高度.  相似文献   
12.
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作为唯美主义大师的王尔德自幼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也不可避免的有着古希腊精神的影子。解析《道林·格雷画像》中体现出的柏拉图式爱情,有利于我们把握王尔德的内心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3.
潘珊瑛 《今日教育》2007,(7S):82-82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不以为然,想了半天也不知这光辉是从哪儿来。一拍脑门。哦.对了.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柏拉图说过.知识是精神食粮……知识的地位是尊贵的.知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刚巧.我们教师就是传授知识的人,于是正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知识的光辉就映照在了我们教师身上.于是就有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说。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对孔子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孔子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既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又各有其特色,而且,他们的教育思想都曾对后世产生过并且还将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教育在柏拉图“理想国”构造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入手,论述了教育是“理想国”构造中的关键因素,是“理想国”运行的内在机制,是“理想国”存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课程论虽然正式诞生于20世纪初,但是课程却与教育相伴而产生,相随而发展。柏拉图作为轴心时代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根据自己的哲学理念、认识论途径和教育观念提出了较系统而丰富的课程理念:护卫的教育和培养的课程目的观、促进智慧与品行成长的课程价值观、等级知识组织与呈现的课程内容观、循序渐进牵引与锻炼的课程实施观。这些课程基本理念影响着西方世界教育和课程的发展直到艺复兴时期。  相似文献   
17.
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教化理解为教育,将真理看作是关于世界的现成的知识,因而教化就是将真理作为一种现成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但是在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中,教化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化并不是主体对一种客观知识的掌握和传授,它应该在柏拉图的意义上被理解为以某种“理念”为原型的“造形”,教化本质上是人的存在状态的本质性的转变。海德格尔在关于柏拉图洞穴喻的生存论解读中,对教化与真理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辨析。  相似文献   
18.
以古为鉴,可见兴替。采用历史研究法追寻伴随长达5000年人类文明史的艺术教育并非易事,文章仅撷取西方艺术教育历史分析,试图阐述艺术教育在历史进程中的活力,以及自由而有效运转的规律: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怎样催创艺术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根据西方古代教育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德谟克利特的教育思想,研究国外艺术教育产生,发现国  相似文献   
19.
"技艺"是柏拉图哲学中重要的基础性概念。"技艺"基于"心灵"对"理念"把握,柏拉图依照理念层面的"真实性"将技艺划分不同等级,依照理念的"谱系"将技艺划分为不同门类。针对技艺活动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柏拉图从"普遍技艺"与"专门技艺"维度,阐明了技艺运作的协同性;从制造者、使用者和模仿者的维度阐释了技艺的目的性;从宗教角度指出了技艺"创造"的灵感来自艺术与诗学技艺。柏拉图的"技艺分类"学说为"技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最初的哲学框架。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的两种永恒之分提示着两个基本时间视域:一是原本的永恒作为时间总体所显现的神学时间视域,一是时间总体性的绵延作为时间现在成像的哲学时间视域。亚里士多德从柏拉图引出纯粹哲学的物理时间。奥古斯丁则力图以心灵时间取代物理时间,来复归柏拉图的神学视野。舍勒的现象学神学从生命出发,在奥古斯丁基础上提出"位"的"永生",通过"位格"这一人神共有之物,弥合了世俗哲学与信仰神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