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25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钮树玉为人笃志好古,不为科举之业,精研文字、声音、训诂之学,为清代著名的《说文》学家。其研究《说文》的代表作为《说文解字校录》、《段氏说文注订》及《说文新附考》,分别涉及校勘、订段及新附字研究。由于前人对钮氏的著作尚未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故对其在《说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视不够。整理钮氏的《说文》研究,对《说文》学史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葛璇 《成才之路》2013,(32):55-55
从教学实际出发,精心选择与安排欣赏的内容,恰当对作品释读与理解,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通过这三方面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最终提高审美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培养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43.
陈树 《焦作大学学报》2012,26(3):27-28,43
《尚书》在两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发生衍脱讹乱等纷繁复杂的文本异变而失真,校勘讹舛成为正确释读《尚书》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清代名儒阮元组织编纂的《尚书注疏校勘记》对这部经典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在校勘过程中,他们吸收了乾嘉文字、音韵、训诂的研究成果,运用语文学知识和理论稽考审订,创获颇丰。  相似文献   
44.
于植元校点的<林兰香>是该书的第一个简体字标点整理本,而且保留了批点和夹批,是现在研究<林兰香>最通行的本子,但这个校点本还存在一些疏漏之处,现对其进行补校,以求更精确地恢复小说的文字原貌.  相似文献   
45.
茹益益 《文教资料》2011,(11):41-42
本文作者广泛运用中古时期的语料,对中华书局标点本《宋书》进行本校、对校和他校,提出十处可商榷之标点,大致为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以及引文下衍等误。  相似文献   
46.
范俊红 《图书馆学刊》2010,32(12):101-102,107
将《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之《法运通塞志》残卷与《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佛祖统经》之《法运通塞志》加以对勘,列举各自的错讹之处,并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7.
汉代用校勘法系统地整理文献 ,使校勘成为文献整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奠定了古代校勘学的基础。终汉一世 ,政府和私人文献校勘绵延不绝 ,尤其是刘向校理秘书、东汉建立校书制度和郑玄的校注群经 ,不仅厘定了文献正本 ,而且创制了一系列校勘方法和术语 ,成就突出 ,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8.
本文校订<史记·张丞相列传>中三处误文.所取三例中出现的文字衍脱舛讹,六朝古写本残卷与今本颇有同异.两种文本相互比勘,可探知其致误的原由及古写本残卷之重要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49.
《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是我国今传最早的一个完整的校勘条例,它包孕着丰富的校勘思想:一是厘定了从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到句读、脱简、考异的一整套校勘程序;二是运用了对校、本校、他校等多种校勘方法;三是提出了不轻于改,宁"衍"勿"逸"等重要的校勘原则。梳理该书的校勘思想,不仅对厘清我国古代校勘学的发展链条大有裨益,而且也能给今天的古籍校勘事业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50.
章宏伟 《编辑之友》1996,(6):59-64,19
中国古代编辑发展历程(下)章宏伟北京赵宋建国之后,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将兵权、政权、财权集中于朝廷,在文化上却实行宽弘的政策,对士人持尊重与宽容的态度,稽古佑文,扶助文教事业,多次下诏搜访书籍①,重新修建三馆秘阁,加上造纸业发达,雕版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