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食疗肾虚     
重生 《健身科学》2008,(6):40-41
由于人到中年后,其生理功能由盛转衰,故很多人有眩晕、耳鸣、腰痛、失眠、健忘、疲倦、性欲减退、尿频、头发花白、牙齿松动等衰老征象,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肾虚"表现。先天不足、长期营养不良、精神紧张、情绪抑郁、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患慢性病、房事频繁或严重手淫者,均会导致肾虚,从而造成未老先衰。预防肾虚除了顺应自然规律,劳逸适度、节制房事、治疗已患有的慢性病外,建议采取饮食方法治疗。根据药食同源、医养同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种食物的疗效,可以达到促进健康、防治肾虚、养生康复、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吃在漾濞     
蒙正和 《大理文化》2010,(10):82-88
漾濞县城,民国时期称化平镇,解放后叫上街镇,今又易名苍山西镇。镇子虽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外地人言:"漾濞人好吃!"褒贬掺半。一日三餐,说的是吃;民以食为天,  相似文献   
33.
节日,是人类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沿袭相传成俗的遗留。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心理感情,是民族特征的主要标志和民族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折射出人们深厚的感情色彩。世代沿袭,形成了一种丰厚的民俗文化。贺树生日吃花宴据传,每年农历正月的第一个生肖为龙的日子,是树木的生日。居住在鹤庆山区的白、彝族群众,就要集体为树木举办贺生日活动。活动场地  相似文献   
34.
爆米花小的时候,爆米花之类的小零食对我来说,可是最高级的奢侈品。生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朋友都知道,那时候大人们是不会拿家里那点可怜的粮食让你去爆米花的。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如果院子里来了爆米花的生意人,才会让孩子们端上一碗大米或玉米粒排队爆上一锅解解馋,满足一下孩子对零食的渴求。  相似文献   
35.
健康零食DIY     
青鸟 《高中生》2008,(13):12-12
DIY 琥珀核桃仁原料:生核桃仁、熟芝麻、红糖、牛奶。做法:1.小火,锅里放三大勺牛奶,再放红糖,用筷子不停地搅拌,待红糖全部溶化后,放入生核桃仁。2.继续搅拌,使每块核桃仁沾上红糖汁。3.等红糖汁中的水分都干了后,迅速把核桃仁盛到大盘子里,趁热洒上芝麻拌匀(不要图省事把芝麻直接洒到锅里,这样芝麻会被红糖染黑,而且会粘在锅底)。4.把沾好芝麻的核桃仁摊开晾凉即可。  相似文献   
36.
高峰 《武当》2013,(10):62-62
老花眼是指老年人眼部晶状体老化,调节功能减退,看近物时模糊不清,把物体放远些才稍清楚的病症。老花眼除了平时注意用眼卫生,多做锻炼,加强眼部保养外,饮食调理也很重要。老花眼患者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可多食用牛肉、瘦猪肉、鱼类、蛋类、硬果类、豆类及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多吃番茄、黄瓜、白菜、菠菜、芹菜等新鲜蔬菜,以及红枣、核桃仁、芝麻、橘子、柠檬等富含维生素E和C的果品。此外,还可选用以下食疗方:  相似文献   
37.
胡桃,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核桃,也叫万岁子,在我同素有长寿果的美誉。它的补脑功效大家都听说过,看看核桃仁的外形,很像我们人脑的沟回,所以按《易经》同气相求和中医以形补形的理论,它对大脑的补益作用就不需过多解释了。其实作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之一.它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的补益功效实在是大了去了。有人做过测试,吃一斤胡桃所摄取的营养相当于吃五斤鸡蛋,或四斤牛肉,或几斤半牛奶,想象不到吧!  相似文献   
38.
小时候我是不喜欢吃核桃的,一是看核桃仁的怪样子感到害怕,二是它实在没有香蕉、糖果之类的零食好吃,干巴巴的,一点味道也没有。可那个时候,妈妈却常给我买核桃,她总是把核桃仁硬塞到我嘴里。为这我曾经十分讨厌妈妈。  相似文献   
39.
◆芹菜拌核桃用料:芹菜250克,核桃仁50克。做法:芹菜切成细丝,放入开水锅内氽后捞出放入盘中,放上洗净的核桃仁及少许精盐、香油拌匀即成。功效:具有润肺、清热、定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三年前,我经历了人生中最昏暗的时光。先是单位机构改革,我率先被调整回了家;紧接着,相恋五年的女友也离我而去。那些日子,我消沉到了极点,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几乎与世隔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