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篇
教育   94篇
科学研究   84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规模报复战略”衰落是冷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其衰落原因有四:首先,战略本身的缺陷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批评与内部分歧使其渐入困境;其次,苏联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的形成使其失去了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再次,以罗素和爱因斯坦倡导的反核反战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军事战略的转变;最后,盟友时该战略效能的疑虑与在历次危机中对美国用强的反对,使美国不得不改弦易辙。  相似文献   
42.
国际核军控形势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际核军控和核裁军持续处于停滞状态,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地区核扩散问题谈判进程举步维艰。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谋求绝对军事优势的政策严重损害了核不扩散机制的权威性,核不扩散体制内固有的不平衡和不公平的矛盾影响国际社会在核军控问题上达成共识,科学技术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核技术扩散难以避免。综合来看,核军控的未来走向不容乐观。中国始终是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积极力量,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核军控主张,特别是新安全观对促进核军控进程、维护国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由于军事科技尤其是尖端武器是各国最为保密的"镇国利器",想求得他国帮助极为不易。不过,由于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有时也会出现机会,但又往往稍纵即逝60年代中国"两弹"(原子弹、导弹)研制成功,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过去这被宣传为"自力更生奏凯歌",随着历史资料的解密,苏联援助的作用逐渐得到承认。不过,对于"两弹"这一军事领域中最尖端、最保密的项目,历来援外很保守的苏联为什么愿意向中国提供援助呢?除了当年中苏友好的特殊关系外,关键一点,  相似文献   
44.
王淼 《档案天地》2013,(6):35-40
早在公元1368年,我国明朝的"万户"就冒着生命危险成功试验了世界上第一枚火箭。但星移斗转,600多年过去,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却被欧、美抢先发明,他们踏着当年万户试验火箭的脚印,向现代火箭、导弹发起了进攻。德国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制出了V-2导弹,然后是前苏联、美国在德国的V-2导弹基础上,开始了现代火箭、导弹、卫星和飞船的研制工作,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掌握了现代导弹核技术的美、苏两国.并没有将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都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也不是用于本国的安全和自卫.而主要是用于对别国的武力威胁。如50年代初.美国就曾经企图在朝鲜战场上使用核武器: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一度恶化,赫鲁晓夫等也曾企图对中国使用导弹核武器。  相似文献   
45.
正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滥用抗生素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的巨大难题之一。中国顶尖医院的院长很少将医疗威胁和核武器相提并论。但中国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已严重到令北大医院院长刘玉村感到必须发出警告,这种乱象正  相似文献   
46.
《中国新闻周刊》2014,(12):36-37
世界上遭遇过原子弹轰炸的是日本国民,其惨状日本民众最清楚。木来日本应该是站在反核武器的最前列,但阳际社会常听到的却不是日本反核的声音,而是那里的政治家、右翼势力鼓吹拥核的各种噪音。世界上最大的两次核电站水故,发牛在前苏联和现在的日本。日本发生核事故后。自民党政府不仅没有对核事故教训作出总结,到现存还在尽可能淡化事故影响,并开始准备启动停下不久的核电站。  相似文献   
47.
据国外媒体报道。埃隆一马斯克是超智商电脑研发背后最大的推动力之一。这种电脑能够为太空旅行、电动汽车等一系列领域带去福音。但这位特斯拉公司创始人表示,这项技术在未来的某一天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可能超过核武器。在他看来,未来可能爆发机器人起义,给人类社会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8.
上海档案信息网:新华网北京2013年3月18日电:美国16日解密的外交档案显示,日本政府1958年内部讨论拥有“防御性”核武器的可行性并告知美国,只是,迫于民意,这一想法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49.
用微波摧毁     
现代战争的胜败可能就取决于短短的几分钟,而失去探测能力的一方注定要失败。在地面上方几千米处爆炸的核武器所产生的电磁脉冲能够瞬间摧毁一支军队的侦察能力,但它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间接伤害。  相似文献   
50.
超越常人     
《科技新时代》2009,(10):112-112
如何分辨一个国家究竟是在制造核武器、还是在建造核电站?有多少人会在今年秋季感染猪流感?怎样才能找到地外生命?是什么力量在拉动宇宙向同一个点移动……让我们帮你用最短的时间了解今天最热门的科学,迅速超越常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