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2篇
教育   314篇
科学研究   29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e research project between the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eontology, CAS (NIGPAS), the Research Center of Paleontology, Jilin University, the Geological Survey No.1, Xinjiang and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University of Tübingen deals with the Mesozoic biota and stratigraphy of the Junggar Basin, located in the Xinjiang Autonomous Uygur Region in Northwest China.  相似文献   
42.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中国森林植被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了研究中国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 ,该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 ,对中国近 5a来森林植被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空间分析 ,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空间差异分析、流失流向分析以及重心迁移分析 ,对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 ,并对森林植被时空变化的机制与驱动因子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土地利用格局主要由草地、林地、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 ,其中 ,草地面积最大 ,林地与草地在空间分布上都存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的三度空间规律性变化 ;5a中林草地变化的总趋势是减少的 ,耕地的增加主要以减少林草地为代价的 ,5a间林地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 4km ,草地重心向南偏西方向迁移 2 .7km ;经济发展加速、人类活动增强是导致林草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黑龙江晚白垩世植物区系及东亚、北美区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记载了黑龙江嘉荫县乌云组所产植物化石,计有53种,隶属39属、28科。其中蕨     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8种,被子植物38种(包括单子叶植物1种),10个种为新种。     乌云组植物化石的区系及植被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植物区系成分中,大多是亚热带至暖温     带分子,具少数温带成分,由此组成的群落有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共同组     成暖性针阔叶混交林,指示当时气候温暖潮湿,大约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点。再从     植物化石叶子外貌特征来分析,其中全缘叶占40%; 叶的体积以中型的占大多数,大型和小型     的均少数; 脉序以具掌状脉的占多数。这些特征说明,沉积时期亦为温暖潮湿的气候。         晚白垩世在东亚出观的35属化石中,其中27属和北美共有,约占总属数的77%,这种区     系组成的相似程度,表明其区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种亲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进入第三     纪或向更晚发展的进程中而逐渐减弱。主要由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使欧亚、北美在第三纪     初完全分离,此后这两块大陆隔离发展,植物区系的相同分子逐渐减少,以至现在生存植物中     的相同属仅占总数的4.1%,其中草本植物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晚白垩纪所产植物化石及同时代南方所产化石,大致可把晚白垩世的     植物区(带)划分为三个:(1)暖温带至亚热带植物区,主要代表植物是Metasequoia,Trochoden-     droides,Platanus,Ampelopsis,Protophyllum,Pterospermites,Menispermites; (2)亚热带至热     带植物区,植物有Brachyphyllum,Cinnamomum,Nectandra和棕榈科植物; (3)亚热带或干     旱植物区,兼有南北过渡的植物或呈干旱性的植物。         乌云组植物大化石共有33属,和东亚,北美同时代植物群对比,出现不少相同属种,其中 15个属种出现在苏联晚白垩世的察加扬组及东锡霍特阿林,11个属种出现在日本晚白垩世     的Kuji地区,若与加拿大晚白垩世植物群比较,有11个相同属种; 与阿拉斯加晚白垩世植物     对比,则有12个相同属种; 若与乌云组同属一区的太平林场组比较,相同属种更多。再从孢粉     组合成分看,和本区松辽盆地明水组相同的属有15个,并具有少数晚白垩世代表性的花粉如     鹰粉、沃氏粉和山龙眼粉,表明乌云组的时代和明水组接近。同时在乌云组大化石中绝灭类型约占70%,证实该植物群的古老性。其时代属于马斯特里赫特期至达宁期而不是古新世。  相似文献   
44.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和热传输机理及区域蒸散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建立了估算土壤 植被 大气系统水、热传输的模型 ,并且在华北平原中国科学院两个农业生态试验站设计了 3个试验 ,验证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 .第一个模型是基于瞬时通量观测基础上建立的植被冠层光合 导度 蒸散耦合模型 ,它模拟的结果与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结果比较一致 ;第二个模型为一维 3层的土壤水量平衡模型 ,此模型成功用于模拟 1 998— 2 0 0 3年度太行山山前平原不同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深层入渗和蒸散过程 ;第三个模型为区域能量通量和日蒸散模型 ,它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同步观测而建立 ,本模型可以监测区域地表的干旱状况 ,用于估算区域能量通量和日蒸散 .  相似文献   
45.
李晖 《西藏科技》1995,(1):37-39
拉萨地区亚高山落叶灌丛十分发育,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理论研究上的意义。本文依据野外调查资料划分出了7个不同的群落类型,同时该类灌丛的植被地理学性质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在植被分布上它表现为了拉萨地区的相对偏湿气候与垂直带的产物。  相似文献   
46.
严恒 《科协论坛》2007,(3):220-221
在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植被混凝土基材本身的力学性能的研究仍相对滞后,因此对植被混凝土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是必要的。本文以植被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对植被混凝土的构成、特点、使用材料、配比、制造方法等做了一个全面的介绍;并对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混凝土层通过力学理论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在高值的雨水载荷作用下植被混凝土层未出现失稳破坏,此结果与经典力学理论分析相近。最后对植被混凝土的多功能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7.
以陶澍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群体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会)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首批资助的群体之一。自2000年以来,该群体在国外SCI刊物上发表论文34篇,其中刊登在Science杂志上论文3篇,在环境生物地球化学领域陆地碳循环、区域多介质模型及内分泌干扰物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  相似文献   
4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1):101-102
昆明植物所许建初研究组利用遥感手段模拟了青藏高原植被1982--2006年的生长季变化,并分析了高寒革甸和高寒草原生长季开始和结束日期与月气温的关系。研究发现,尽管气温在研究期内是持续上升的.但两种草地类型的春季物候变化却不一致:  相似文献   
49.
在非洲肯尼亚的中部丘陵地带,原本植被茂密,但随着当地大象数量的增加,有些地方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因为大象喜欢食用树叶和树皮,象群所过之处,一片狼藉,眼看着大象对植被肆意摧残,大家一筹莫展、长吁短叹。  相似文献   
50.
《云南科技管理》2011,24(4):77-77
<正>滇西北亚高山退化林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与示范围绕迪庆州"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和林业发展重点课题,州林科所与省林科院积极会商,对迪庆州境内的石漠化退化林地和困难立地条件森林植被恢复问题进行了调研,共同向省科技厅申报"滇西北亚高山退化林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并得到省科技厅的关心支持,共同开展省地科技合作,两地科技人员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对迪庆州内的退化林地立地类型、土壤状况、生境状况水湿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对一些典型地类采取重点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