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94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茅盾、巴金创作与冰心小说《超人》的精神联系主要表现为:茅盾的小说《幻灭》直接整合、转换进了冰心小说《超人》的内容,巴金的小说《灭亡》也与冰心的《超人》形成精神共鸣。茅盾、巴金文本中所昭示的渴求母性之爱的男性心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这正是冰心从女性角度建构母性之爱的创作拥有广大读者、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根本缘由。  相似文献   
72.
一、设计理念。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更注重抒情而且最能以情动人:“听音乐写作文”是枣庄市小学语文教研室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是大语文观下的一种创新求异的作文教学形式。它以音乐为载体,创设一个和谐自然、师生互动、思维多元、情感共鸣的作文教学,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跨学科的融合。  相似文献   
73.
母爱     
《初中生学习》2004,(5):1-1
  相似文献   
74.
那天早晨,阳光依旧明亮,在以色列的一家犹太神学院学习的犹太人约尼。坐上一辆公共汽车,去赴一个朋友的约会。15分钟以后。一声巨大的爆响,约尼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车上发生了巴勒斯坦极端分子制造的自杀性爆炸事件,他的头部受了伤,第二天便在医院停止了呼吸。  相似文献   
75.
76.
"童心母爱"生动地标示着斯霞教育人格的精神特质,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发展的"血脉"和"命脉",是学校集历史积淀与现实思考于一身的教育理想和办学主张。南师附小人历经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在始终如一地坚守"爱的教育"的基础之上对其做出了新的诠释:"童心母爱"有着最纯真的教育本质,最传统的文化表达,最温暖的职业使命,继而通过"童心母爱"育人模式的整体架构,整合学校已有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将"童心母爱"理念不断丰富、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77.
王艳坤 《知识窗》2007,(10):8-9
那是6年前的事了. 住在美国费城一户人家,家中无端起火.瞬间火光冲天,救火车呼啸而来,被挡在警戒线外的是呼天抢地的母亲科瑞斯,家里还有她出生仅10天的宝宝.那天她去附近的超市买婴儿尿片,走时,宝宝的睡态是那样沉醉,哪想到竟会起火?  相似文献   
78.
正2014年9月10日,九江市委、市政府在九江宾馆隆重举行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武宁县鲁溪镇三湾村教学点汪家富老师,作为优秀教师的代表在大会上发言,讲述了自己在大山深处守望教育的平凡故事,赢得了阵阵掌声。汪家富任教的三湾村小学位于赣北武宁县柘林湖库区的湖汊深处,是只有一个教师的教学点。学校建在一座小山丘上,有两间20来平方米的教室和一个套间。今年秋季开学,学前班至三年级共四个年级,才15名学生,他们只用一间教室上课,进行复式教学。另一个套间是师生  相似文献   
79.
张剑虹 《文教资料》2014,(26):14-15
志贺直哉一生围绕着与父亲对立,经历了"排斥、纠葛、和解、调和"的过程。尤其是内心的纠葛几乎成了支配他青年时期的"一大精神课题",也是"人生戏剧的高潮"。为此,许多学者对其相关作品做了详细研究。然而,关于母爱的作品却少之又少,母亲的形象非常单薄。阅读《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后,发现他对生母的感情非同一般。本文通过剖析《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中他对生母的怀念和对继母的敬仰,分析他对母爱的渴望并把这渴望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考察志贺直哉的心境。  相似文献   
80.
张丹 《海外英语》2014,(4):193-194
《宠儿》是现代小说中颇有争议和成就的小说之一。作者托尼·莫里森通过一系列不连贯的倒叙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一部完整的关于奴隶制、关于种族歧视、关于复仇的小说,同时它又是一部处处洋溢着无私母爱的感人挚深的小说。塞丝对孩子们的爱是无法改变和无法超越的,同时她的母爱又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母爱,因为她的爱过于浓厚过于极端,她宁愿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也不愿看着女儿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如此浓厚而畸变的母爱是同她当时所处的奴隶制度这一特定历史背景是紧密相关的,也是对奴隶制最无情最犀利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