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4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民生周刊》2020,(2):56-56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网络理政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抓手。互联网时代,公众习惯于通过网络给政府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且呈现移动化趋势,即通过手机平台的越来越多。技术不断演进,使得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及时了解民意、民情,并及时回应,甚至汇总、分析和预判,供领导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2.
大凡重大常规性的新闻事件都较难评论,一则因为评论的取材点难以创新,二则评论所运用的事实材料以及需要说明的道理大多数人都明白,因此很多类似的新闻评论往往流于形式,让读者难以阅读。面对奥运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如何写出有深刻见解、既符合奥运需求又符合受众需要、变宏大叙事为微观表述的评论便成了摆在各媒体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3.
民意既不必然代表正义,也不必然指向胜利。尤其是有了网络舆论空间以来,民意更多显现,也更多困扰。前者如引起广泛关注的“网络暴民”,后者如民间对一些官僚机构或垄断行业的怨声载道。  相似文献   
134.
网络舆论与公共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媒介的上层建筑属性使得“传统媒介舆论”在维护政权合法性以及树立榜样和塑造群众道德风貌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使得它不能很充分地反映民意,从而影响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网络舆论,由于其自身优势,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为公共决策进程、反馈以及决策修正的科学化提供了坚实的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5.
“网络民意”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民众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和社会热点事件日益成为常态,高层与基层、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网络民意,作为反映民众意愿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正在成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独特景观,成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6.
过去的几年间,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不仅网民数量突破2.5亿,成为世界第一,而且互联网功能不断创新,为社会成功地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民意自由表达平台。用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和DV武装起来的年轻主力网民,在博客、播客、论坛、MSN、QQ等即时通讯和短信等虚拟网络平台上积极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话题的看法,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位记者、都是一位评论员。每个论坛都是一份杂志,每个博客都是一份个人出版物。  相似文献   
137.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从藏独事件到汶川地震、从华南虎事件到瓮安事件,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愤怒、震惊和感动。在这一系列事件中,互联网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周老虎”在网民的穷追不舍下终于现出了原形;藏独事件中,外媒的歪曲报道也因网民的不断揭露而真相大白。这些事实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大众讨论公共事务、表达利益诉求、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网络民意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38.
戎融  吴铁鸣 《今传媒》2016,(12):28-30
随着网络舆论监督的不断发展,广大民众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权力监督和民主建设进行监督.因此,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地通过多种技术措施和手段来改建和更新网络平台,并促使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网络舆论监督对权力伦理的构建是一个崭新的社会性话题,而且是有着深刻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网络舆论监督和民主权力是近年来兴起的社会现象.那么,怎样合理的用好网络舆论监督这一李双面利刃,如何才能让监督真正的保障民主权力,又如何让网络舆论监督在大的社会环境下对权力伦理进行构建,在这篇文章中将会有一个基本诠释.  相似文献   
139.
网络舆论是当下舆论的主要阵地之一,但由于参与讨论的网民群体构成复杂,且网络舆论具有较强的交互性、纪实性,因此对网络舆论的讨论从未停息。关于网络舆论是否代表主流民意这一问题,本文将首先以经验学派的视角提出网络舆论不能代表主流民意,而后又从批判学派的视角对经验学派的观点进行反驳,最后再举例论证网络舆论与主流民意之间并非能否代表的关系,而是一个存在交集的场域,且得益于媒介技术与媒介设施的发展,网络舆论与主流民意之间开始出现交融的局面。通过上述研究,作者试图探寻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应如何更辩证地看待网络舆论与主流民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0.
导致司法裁判与民意冲突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矛盾多元化与司法最终解决能力不协调、法治建设进程与民众普遍预期之间不统一等.解决冲突应主要从建立民意进入司法裁判的制度通道和技术通道,加强法院、媒体与民意的沟通机制,建立主审法官与舆论的隔离机制等角度人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