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3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徐守兵 《化学教学》2007,(11):58-60
1 一元酸的滴定曲线 1.1 盐酸-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 以ca=0.10mol/L-l、Va=20.00mL分别表示酸的浓度和体积,cb=0.10moI/L-1、Vb分别表示碱的浓度和体积(下同),滴定过程中电荷平衡式为:c(Na ) c(H )=c(Cl-) c(OH-)  相似文献   
12.
把“导-评双表组合”嵌入科学探究教学,能使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最大化,实现教学效果增值。以初中化学“探究氢氧化钠变质”复习课为例,介绍“导-评双表组合”如何编制、如何嵌入科学探究教学过程以及取得的教学效果。期间组织学生开展方案设计、合理猜想、含量测定、误差分析等实验,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形成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产生的压强差,将液体快速压进容器中。许多师生认为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导致烧瓶中的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氢氧化钠溶液从烧杯压入烧瓶,但实验过程中发现,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气很难形成喷泉,即使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也很难产生成喷泉,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气反应速率较小。  相似文献   
14.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问题,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和考点。有关氢氧化钠为何变质,如何检验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除去变质氢氧化钠中的杂质等系列问题,在中考试题中屡见不鲜。尤其是用氯化钙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似乎已成为一些中考命  相似文献   
15.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强碱,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掌握其理化性质。但关于氢氧化钠的理化性质,教材上文字叙述居多,验证的实验欠少或现象不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直观观察与本节教学的效率提高。以下实验是对学习氢氧化钠理化性质时的补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这是网上最近广为流传的一首某化学老师改编的“化学版”《青花瓷》。整首歌词涉及了五、六个化学原理,包括酸碱测试、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盐酸的特性、硫酸的特性、氢氧化铜的特性等,对各种化学原理的表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正确的,只有个别的地方不太准确。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84):127-128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实验探究能力,是教学的基本目标,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必然要求。作者结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1的一道课后习题,探讨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有一句谚语:"雷雨发庄稼。"其实蕴含着化学反应。原理为:N2+O2=放电2NO,2NO+O2=2NO2,4NO2+O2+2H2O=4HNO3,硝酸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反应生成硝酸盐,成为土壤中的氮肥,促进农作物生长。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从理论上理解、记忆其反应实质,无法从实验的角度产生感性认识。如果能够设计化学实验探究其反应原理,不但加深认识该反应的实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能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化学里,酸、碱、盐知识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更是命题的热点.题量在各类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现将2014年中考化学中有关酸碱盐知识的热点题型归类解析于下,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题型一考查化学用语例1(2014年江西省)氧化钙的俗名是()(A)石灰石(B)纯碱(C)生石灰(D)烧碱解析:由物质的俗称的知识可知氧化钙的俗名是生石灰,选(C).例2(2014年广东省)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俗名对应正确  相似文献   
20.
没有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化学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自感受实验和探究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增加了"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这一项二级主题,明确规定应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8个基础实验。2013年沪教版新教材随即增加了8个基础学生实验,基础实验8是在学生系统地完成了有关酸碱盐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