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篇
教育   275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清晨,太阳就像个身穿红色游泳衣的孩子,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洗着海水浴。它那通红的身体,把海面都映红了。它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游啊游的。早醒的海鸥,在海浪上飞着,偶尔把头扎进水里,不一会儿,就叼起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美美地用着早餐。太阳呢,洗了一阵子,大概洗厌了,所以就跳上天空,看着碧波荡漾的海面和点点白帆。大海的早晨,美得像一幅水彩画。  相似文献   
82.
美术教育中的水彩画教学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水彩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色彩来表现简单对象的技巧,学生对水彩画表现技巧的掌握以及创造力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83.
卢大冬 《时代教育》2010,(6):255-255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方面介绍了当前水彩画教学及评价中存在的误区,具体分析了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84.
水彩画从诞生发展至今,因其独特的材料媒介,绘画语言形成了"水色交融"、"透明流畅"、"清新亮丽"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水彩画爱好者。  相似文献   
85.
李向伟 《传媒观察》2022,(7):F0003-F0003
我猜想,他的这一转向,或许是得自陶瓷釉料与神秘窑变之启示,或许是受到水彩画中水的自由流变之诱惑,总之,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写实,而像飞蛾破茧一样,冲破形的禁锢,走向了自由抒写的表现性领域。虽然我们从他近期的作品中还能依稀辨认出一些花卉、果实等具象形态,但作者的旨趣显然已不在状物摹写,那些酣畅淋漓、几近泼洒的水痕墨迹,毋宁是作者主观情绪的恣意宣泄,呈现为一幅幅自由奔放的精神图像。他主动挣脱了客观物象的羁绊,将目光投向了纯形式的领域。  相似文献   
86.
梁文亮 《今传媒》2008,(6):81-96
古今中外的艺术品,无不再现着艺术家的情感、风骨和意趣,艺术同时也是真诚的,只有从心底里进发的情感才能打动人,而创作又是出于溢满胸襟的激情、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梁文亮先生就是一位从本能的冲动、转向稳机而生的水彩画家。他的艺术作品,是一种不断接近和重新判断自然属性的意味,是一种毫无造作之气,率真而自如的魂魄,“寄妙语于豪放之外、出新语于法度之中”。他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实践中。,找到了构建个性化绘画语言的艺术基础,反映着他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他数十年如一日深入生活、融入大自然追寻艺术的真谛,并将西方的奇花异草移入中国的高山流水之中,创造出别具神韵的中国风景水彩画,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意境,在中国风景水彩画艺术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7.
88.
水彩画和水墨画产生的地域不同,绘画的基本理念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作者将水墨画和水彩画从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89.
蔡永辉教授     
蔡永辉(1967-),男,1989年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1993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2001年深造于全国首届水彩人物高研班,2007年为福建省选派德国艺术访问学者,2008至2009年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现为泉州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关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委员、泉州市美术家协会  相似文献   
90.
任教小学美术课二十年来,对铅笔淡彩画教学做了一些摸索、尝试,积累了一点经验。下面,简要地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一、钻研教材,掌握铅笔淡彩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铅笔淡彩画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十册五、六、七三课,教学内容涉及到前面二、三、四课绘画的构图、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