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4818篇
科学研究   147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88篇
综合类   8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724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512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541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1 毫秒
81.
作为深受俄国剧作家契诃夫影响的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其剧作《欲望号街车》里表达了与契诃夫的名剧《樱桃园》极为相似的创作主题。然而,两位剧作家各自生活经历的不同,以及各自审美观念的不同,造成了这两部主题相近的戏剧有着不同的审美特质。威廉斯的悲剧性审美观照和契诃夫戏剧性的审美心态赋予了这两部主题近似的戏剧以相异的戏剧冲突处理方式,形成了两部戏不同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契诃夫与威廉斯两位剧作家不同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82.
读书的感悟     
读书的过程,其实是人们求知、求索、求证的过程。一个人只有用渴望去求知,用胆识去求索,用恒心去求证,才能将自己的人生乐章演奏得更为辉煌。求知。纵观历史,放眼现代,无数仁人志士,成功者背后都有一段艰苦跋涉的求知路。没有一种求知的欲望就不要去读书,这是求知的先决条件。为  相似文献   
83.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心理是一种带有下意识特点的心理驱动力量。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指出:“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教学中的必要手段,它不仅能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借助这一能动的开发、传导智力的作用,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正确树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如何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兴趣”呢,本文就这一问题作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84.
有位叫蒙克夫·基德的登山家,在不带氧气瓶的情况下,多次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并且最终登上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他说,无氧登山运动最大  相似文献   
85.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推动他们积极上进的内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尤其是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更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86.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节课前,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的学习热情,唤起学习的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是对该堂课的简单概述,就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转移注意力,引人入胜。导入得好与否,不仅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而且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八新课的不同方式,可以用古诗词来导八,也可以用音乐来导入。  相似文献   
87.
课堂效果的最优化,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标。如何取得最优化,让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于课堂教学中,如何尽可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所探询的目标。教学过程中的刺激可以理解为学生积极学习的诱因,可以使精神上受到震动,从而带动行为上起变化,促进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体现,所以我们可以在刺激中寻求课堂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8.
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其实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强烈求知欲,从而自然达到教学的目的。几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如何把握时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89.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素有半壁江山之说.但是,一提到作文,学生就会犯难,教师就会感到头疼,渐渐地,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我认为,激发学生兴趣是最直接的方法.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我是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的:  相似文献   
90.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来源于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开启思维之门,让思路纵横弛骋,这样就能有效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达成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