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5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傅斡是汉末一位鲜为人知的智者,他一生的功业虽然并不十分显赫,但其生平经历以及政治智慧与诸葛亮有诸多相似之处,对于天下形势的演变及去向也有着共同的看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集团中,傅斡是史书记载中最早评价诸葛亮的敌国谋士,为后来的诸葛亮研究和评论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82.
黄凤玲 《双语学习》2007,(6M):113-114
飘逸的容止、敏慧的才华、清贞的品格、纯挚的情怀,这是读者熟悉的黛玉;崇尚自然、崇拜人之天性,任情执性、遵循内心自我,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魏晋风度”。字梦阮的曹雪芹让笔者决意对二者之间的关联作一翻探究,也许读者从而更加了解黛玉形象塑造所深蕴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83.
东晋文人的历史特征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灭亡后,在江南建国的东晋王朝上下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历史反省思潮。在此环境中,东晋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核心人物虽然皆出身于门阀士族,但却形成了有别于前代名士政治的两大特征,即对事功的重新重视和个人才能的文武合一。随着名士文化的发展,在士族文人文化的发展,在士族文人中又逐渐产生出另一重文化人生,同时对名士政治的价值理性不断地进行消蚀。  相似文献   
84.
文人和驴     
人类驯化驴子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记载是《史记》。然而,把文人和驴子连在一起,则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据载:“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好驴鸣”在今人看来是一种怪诞行为,却是魏晋名士“风度”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85.
“天下当朝正许昌”——兼论许昌历史发展特点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昌,古许国所在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许县,隶属颍川郡,隋唐至明清称许州,今为省辖许昌市,其行政管辖范围大致和许州时代相同.许昌地理环境优越,良田沃野,山川秀美,是古代农业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处于九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之间,很长时期内,地接京畿,政治上、军事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末魏晋时期,"天下当朝正许昌",是曹魏和西晋王朝的政治与军事要地.隋唐北宋时期,地处汴、洛之间,锁钥中原,各种文化交汇于此,使得许昌往往能开风气之先,名人辈出.纵观数千年的许昌发展史,既遭受过不堪回首的灾难,又取得过值得自豪的辉煌成就.可以说,元、明以前的许昌,实乃历代王朝政治之枢纽,文化之熔炉,人文之渊薮.  相似文献   
86.
《古诗十九首》在汉代古诗系统中具有独立性的类型的意义。这些作品拥有一个颇为 一致的主题,它们所抒发的是人生的哀愁苦闷,所反映的是失意文人的羁旅愁怀。本文试从哲学、 心理学的角度对《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87.
《涉江采芙蓉》追求生命中的爱情,而不再只是寻求生活中的婚姻;《舟冉孤生竹》渴求生命不再寂寞,美人不再迟暮;《短歌行》曹操感生命短暂,叹壮志未酬,歌积极入世;《归因田居》陶潜知性本爱丘山,生命谊鲜活于桃源,归隐田园;《兰亭条序》王羲之明白死生大义,著文传世,启发我辈生之奥义.  相似文献   
88.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人物形象的深入解读必然会有助于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研究。《世说新语》塑造了众多风姿绰约、栩栩如生的魏晋风流人物。其中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描写约占二十分之一,这些少儿或聪明智慧,或渊博宏雅,或敏而善辩,或含蕴有蓄,表现出卓尔不群的才华气质。这些少儿早慧的原因是与魏晋混乱而自由的社会环境、尚"清谈"的社会风气及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分不开的。从他们的形象上可以看到魏晋风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这是一本写名士的书。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名士呢?《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此的解释,一是旧时指以诗文等著称的人,二是旧时指名望很高而不做官的人。可见,名士并非惯常所理解的王侯将相,也非简单的功成名就之人。而我纳闷儿的是,如果仅此而已,那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中这样的人物又何止数万?为何作者只选取了这区区的24位?难道只有他们算得上名士吗?显然,作者选取名士的标准要严苛许多。  相似文献   
90.
一个阶层的审美风尚总是内在地体现了这个阶层的基本文化存在状况及其价值取向 ,并反映着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本文试图通过对《世说新语》中反映出来的两晋名士关于饮食、清谈和山水之游的审美风尚的考察 ,探讨当时社会文化群体精神的存在情形 ,追寻两晋社会进程的基本脉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