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5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汉末魏晋之际,颍川陈氏是活跃于政坛很有影响力的一个家族,其在陈实,陈纪,陈谌父子时期,从"单微"的寒族起家,以儒学入仕,谨修德行,积极投身政治,灵活运用政治手腕,通过联姻,依靠汝颍集团,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兴盛的世家大族.陈群时,陈氏家族势高权重达到鼎盛,陈泰时专注军事又无政治敏锐性,陈氏家族逐渐走上下坡路,于后不得司马氏亲信,后代又缺乏人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2.
汝南应氏自西汉以儒学起家,至汉末七世通显。这个家族是汉代有名的经学世家,不仅有良好的家学传承,而且家族中代有以文章显名于世者,尤以应劭、应、应璩最具文名。这个家族发展、绵延的历史,可以说贯穿整个东汉王朝。因此,研究这个家族的学术文化以及文学的传承,可以从一个侧面透视东汉王朝文化与文学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93.
名妓从良是被学广为关注的一个话题。本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入手,通过对三篇富有代表性的古代小说作品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认为历代名妓的从良取向经历了一个由“名士情结”的产生--挫败--消解--新的从良取向诞生的自然嬗变过程,并由此导致了三位名妓的不同命运结局。  相似文献   
94.
魏晋名士的人格心态不但有其光明、正确的一面,而且也有阴暗、扭曲的一面.对其阴暗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人们更客观、更科学地认识魏晋名士.  相似文献   
95.
“宗族”二字殷商甲骨文中均已出现,并屡见于先秦诸文献中。“宗族”连用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关于“宗族”的涵义,古人今人也多有诠释。《尔雅·释京》以“父之党为宗族”,杜预在注《左传·昭公三年》时称“同祖为宗”。而今人一般则认为宗族是“带有氏族家长制残遗的以血缘相联系的大小家庭的组合”,“是农村中最牢固的组织”。或曰宗族是由一个男性祖先的子孙,以  相似文献   
96.
丁芸 《教学随笔》2022,(1):8-10
《世说新语》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透出魏晋名士的风骨,这从部编版教材《咏雪》一文中可见一斑.一部《世说新语》,就是魏晋时期的缩影,"名士的教科书".笔者从《咏雪》出发,立足文本,从《世说新语》中的具体文献出发,对魏晋名士们怪诞的行为方式和特立独行的乖张个性下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及其中蕴含的美学取向,做一点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97.
温虎林 《培训与研究》2009,26(7):7-8,19
汉末凉州文人在自然条件极为艰苦、社会环境极为恶劣的境况下,在五言诗体裁与题材的开拓方面,凉州不仅涌现出众多作家与作品,而且其作品代表了时代的最强音,是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之作。因此,汉末凉州文人地位与成就不容被忽视。  相似文献   
98.
魏晋玄学发生于魏正始年间,玄言清谈亦始于正始年间。清谈与玄学相结合,所谓正始玄风或正始之音,即指这时期的玄言清谈。本文试从正始玄学发生之历史背景出发,通过了解以王弼、何晏等为代表的正始名士来探讨正始玄学的的玄谈品题及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黄忠利 《现代语文》2009,(6):114-115
刘禹锡,彭城人(江苏徐州人),唐中晚期诗人,世代书香门第,自称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天资聪明,敏而好学,从小才学过人,气度不凡,21岁与柳宗元同中进士,可以说是春风得意。生平创作了大量反映民众生活表现风土人情的诗作。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优美的特色,显得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诗歌语言干净明快,决无炫博矜奇的地方,精古文,善五言,深得时人喜爱,白居易赞其为“诗豪”。  相似文献   
100.
薛瑞泽先生在《三国婚姻重视门第说商兑》一文中已对三国婚姻重视门第说提出质疑,他认为"三国时期的婚姻并非极重视门第,门阀等级内婚仅仅处于萌芽阶段"。实际上,汉末三国时期的婚姻不止是"并非极重视门第",而且是根本就不重门第,通过对汉末三国时期嫁娶不重门第的婚姻案例作一梳理,同时对不重门第的原因作出剖析,特殊的年代门第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才是不重门第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