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95篇
科学研究   154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135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筷箸是日本人一日三餐必备的生活用具。日本的筷箸源于中国,后逐渐本土化,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筷箸文化。日本人不仅改变了筷箸的形状,而且赋予它更多的意义。筷箸在日本被称为"生命之杖",在日本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和神话、谚语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2.
谚语的意思     
老师:汤米,你知道这句谚语的意思吗?麻烦不来找你,就别去惹它。汤米:知道。它的意思就是当你对老师的提问不太有把握的时候最好别举手。  相似文献   
83.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英文化差异导致汉英两种语言在行文方式上有所不同,衔接手段运用上的不同便是表现之一。在将汉语的城市简介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种差异,顺应英语的表达习惯,尽量使译文易于目的语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84.
维吾尔谚语既是维吾尔族智慧的结晶,又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宝库中一串璀璨的明珠。文章从对维吾尔谚语中反映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宗教、婚嫁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在解读维吾尔谚语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些谚语折射出的维吾尔族的礼俗文化。  相似文献   
85.
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的人能否有效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把握,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思维内涵的理解。只有深刻理解两种语言的思维差异,才能跨越语言交流的障碍,从而使语言表达更加流畅。通过对汉英思维差异的理解,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对语言表达产生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86.
1. A good name is sooner lost than won.美名难得易失。  相似文献   
87.
姜思雯 《考试周刊》2012,(12):23-23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一种文化的对接。本文通过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因素上的差异,探讨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的优化使用,消除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造成的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   
88.
孙媛 《现代企业教育》2012,(23):230-231
语言本身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各种语言文字的语音、词汇和句法等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当语言表达形式上的这些特点本身作为信息的内容传达时,因为语言文化的差异,可译性受到一定限制。本文主要探讨影响汉英翻译的文化因素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89.
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  相似文献   
90.
谚语     
《新高考》2013,(Z2):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