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篇
  免费   2篇
教育   1343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6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余艳 《图书与情报》2011,(5):142-144,146,14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位独特的人物,他从读书、管书、写书、教书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留给人们许多的思索,文章介绍了他不平凡的经历及利用图书馆自学、任职图书馆的历程,指出阅读改变人生,奋斗博出精彩的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992.
周岚琼 《大观周刊》2011,(21):45-46
在中国社会激进的现代性浪潮的格局下,鲁迅和沈从文以不同方式参与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的完善中去。鲁迅站在现代文明知识体系的立场上来批判传统,要求该“改造国民性”和精神解放;沈从文则一种“反现代文明的现代性”的姿态,希望以自然人性来实现民族精神重造。尽管关注视角不同,但殊途同归地为丰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做出了巨天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从时间上观察,《边城》并非完全居于理想未来的时间段,它没有"凝固"在某一时间点上,而是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段的动态演变,"湘西世界"发展的印迹在其间得到缩影式的展现,沈从文的审美理想,文化思考也融铸于其间。  相似文献   
994.
上世纪三十年代,各种文学思潮"风起云涌",由于政治文化的影响,现实主义逐渐成为主潮,而一度辉煌的浪漫主义却走向了衰落。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著名作家沈从文却依然徜徉于浪漫主义之中,并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上"真正的浪漫主义"。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使得沈从文选择以浪漫主义独傲文坛,本文将从"作者的创作机制""地缘政治的影响"以及"东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三个方面探究沈从文与浪漫主义的种种渊源。  相似文献   
995.
邱悦 《文教资料》2014,(36):75-79
沈从文先生素有"文体作家"之名,其在文本创作方面始终表现出强烈的文体意识。这种意识产生的文体由饱受诟病到褒贬合一再而到如今的赞赏性解读,文本内容与文体结构的和谐适应不可否认。而沈从文先生也并非偶然产生这样的文体意识,而是在所处时代背景、自身文化背景、个人心理因素(创作需要等)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对文体使用与创新的自我要求,这同样对其文本的阐述、思想的表达产生一定影响,使其虽有人物塑造经典较少而结构松散之"失"却并无伤大雅,就《边城》而言,反而成就其语言美、意境美、个性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96.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写于1934年,小说以湘西边境的小城茶峒及附近山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撑船摆渡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当地船总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997.
过去的小学     
一商务印书馆1923年出版、1924年起风行全国的《新学制国语教科书》,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贴近他们的生活和心理,低年级每册前都有一页彩色印刷、非常精美的插图,里面也多配插图。如第一册第一课:"狗,大狗,小狗。"如第四十课:"猫欢喜,一只老鼠到嘴里。狗欢喜,两根骨头丢下地。鸡欢喜,三个小葱一把米。羊欢喜,四面都  相似文献   
998.
尹志强 《快乐阅读》2013,(27):126-127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沈从文小说的语言不仅古朴典雅、蕴藉隽永,而且富有隐讳色彩。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根植于湘西的生活土壤,具有浓郁的湘西地方色彩,营造出鲜明而独特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999.
李美皆 《出版广角》2013,(22):87-89
丁玲,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是丁玲代表作品,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丁玲和王剑虹离开家乡后,就在上海、南京漂着。据沈从文《记丁玲》所载,在南京,"两人既同些名人来往,照流行解放女子的习气,则是头发剪得极短,衣服穿得十分简便,行动又洒脱不过(出门不穿裙子的时节次数一定也不少),在住处则一遇哀乐难于制驭  相似文献   
1000.
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的大多数作品都描写了湘西的婚丧嫁娶、鬼神迷信、游侠风气等民俗民风,可以说湘西文化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