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31篇
科学研究   4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司法的永恒主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大,新事物层出不叠,同时法律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法官自由裁量权作为有张力的司法权力可以很好的解决该问题,任何权力都有双面性所以为了保证法官正确合理的行使自由裁量权,对于自由裁量权进行系统研究必不可少,以期促进该权力的健康运转,实现有序司法。  相似文献   
42.
法官的庭外调查权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但却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维护法官中立和控审职能区分,还助于全面保障控辩双方的诉权利。我们刑事诉讼法经过修改,对法官的庭外调查权作了很大的弱化。但现行刑事诉讼法在这方面的规定过于粗略,操作性不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从法官庭外调查权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官庭外调查权的完善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3.
贺楚炎 《初中生》2010,(9):13-15
法官对被告说:“说得太好了!”这事发生在德国科隆地方法院的法庭上。其中,法官是一位地道的德国人,而被告是一位中国女孩。  相似文献   
44.
目前学界对司法独立研究较多,而对法官独立研究偏少。与国外有关法官独立的立法规定相比较,我国的有关立法以及我国当前法官独立保障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我国法官独立保障制度的建构与完善,需要有各方面的配套改革和措施,需要结合我国国情,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45.
法官惩戒制度在保障法官身份,制约监督法官行为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法官法规定了法官惩戒制度很多方面都存在缺陷,我国存在的另一种惩戒法官的制度-错案追究制,因其本身的不合理性应予摈弃,对法官的惩戒应立足于对行为的控制,应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并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4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律师回避的规定在权限来源、规范效力和内容设置上都存在不妥之处,并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司法改革进程,提出我国应当重点落实法官回避制度,同时适度强调律师回避的职业操守,达到防治法官腐败、实现司法公正的效果。  相似文献   
47.
2005年3月18日,从安徽省阜阳市传来消息,该市中级法院原执行庭副庭长薛某等法官侵吞的当事人执行款27万元,已经偿还了24万元。涉嫌经济犯罪的薛某等人均已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案件已经移交到检察机关。这是被称为“小黑脸”的湖南省人大代表、石门县新关镇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陈建教通过明查暗访,向安徽省省委书记、副书记及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建言“揪”出的黑法官要案,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48.
同学们,秋已带着礼物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大家想不想知道她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礼物?内容有很多,就看同学们能否体会得到:比如秋天的收获,这里包含着丰收的喜悦,同时愿意与人分享快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还要提醒大家的是,现在早晚温差大,大家一定要注意添加衣物哦。  相似文献   
49.
法官责任追究制度是监督法官依法行使审判权的保障。新一轮司法改革涉及到法官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法官终身追责制度并逐步成立了省一级法官惩戒委员会。但法官责任追究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错案标准不统一、追究主体不明确、法官不独立等。应针对实际问题对法官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完善,包括统一错案标准、明确追究主体、保障法官的审判独立等。  相似文献   
50.
释明权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主张不明确、不充分、不恰当,或提供的证据有瑕疵而误认充分时,法官以提示、告知、说明等方式引导当事人补充或修正其主张、陈述和证据;其法治化运行应遵循权利法定、正当程序与合理限度。而法律不健全、范围不统一、法官素质差参不齐是我国释明不规范的原因。通过明确规定其行使原则、范围和方式,构建相应救济程序,进一步提升法官素质,稳步推进释明权运行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