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94篇
教育   4371篇
科学研究   1107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128篇
综合类   237篇
文化理论   46篇
信息传播   71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520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518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54.
<正>这是一个另外的世界:鲸落。当鲸们死亡后,它们的躯体成为了许多海洋生物的食物,从而形成了一个循环不息的生态系统。假如大型鲸类数量有一天彻底崩塌,这对深海的生命意味着什么?人类以自身对时间流动速度的理解来感知外物,因而格外喜欢那些不同时间速度的产物。琥珀、珊瑚,因生长周期缓慢,动辄需要千万年光阴,使人们折  相似文献   
55.
专精     
世界的脉搏不断跳动,时代的洪流冲击着人们的视野。今日的新闻头条在明日沉沦,一时的兴趣变成昨日的旧好,当下的选择在瞬间改头换面。走马观花的时代中,我们抓住了什么?(1)曾读过一篇文章叫做《专精》,讲述了一个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在时代的转轴里,提供我们更多选择与机遇的当下,选择了将生命致力于一件事——篆刻印章。他用专  相似文献   
56.
一流学校与一流学科建设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资源的再分配与再流动。教育资源流动的正义性假设主要包括形式正义、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依次体现了其行动原则、过程规范和价值追求。在正义实施中主要出现了从垄断到合作的主体变化,从侧重到均衡的客体变化,从模糊到补偿的利益变化。我们可以从社群中的个人、均等中的差别和伦理中的制度三个方面对教育资源分层流动的正义性加以期待。  相似文献   
57.
随着世界范围内劳动力市场流动的加快,怎样平衡工作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个人生涯兴趣和个体生活间的关系成为很多职场人士面临的核心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怎样通过现代工作和就业安  相似文献   
58.
就业的问题,质的问题要大于量的问题。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关系方面,客观上我国过去是更多关注量,现在应该在关注量的前提下,更多关注质。今后,我们要更加关注体面就业,因为中国还有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比如说农民工经常在流动。农民工的流动是一种浮动,30年都没有沉淀下来。十二五规划中,不仅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且强调要让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59.
社会学视野中的“三农”问题(笔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一直横亘在我们心中,拂之而不能去。用社会学视野观察之,是想让具有乡土情结的人"倾听它的声响"。本期论坛主要讨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如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尊重和依靠农民跳出历史周期律、"组合竞选"谁与之争峰以及影响农民职业流动的因素。陆学艺教授认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打破"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格局。郭书田研究员认为,突破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必须在十四个方面予以改革;石山老先生认为,应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和依靠农民跳出历史周期律;辛秋水研究员认为,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组合竞选制"模式具有科学规范、公平合理、简便易行等优点,值得推广;同春芬博士则在全面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中国农民职业流动的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  相似文献   
60.
学习适应是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存在着诸多困难,具体体现为冷淡的学习态度、低效的学习技术、不良的学习环境和堪忧的心身健康。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断层的知识基础、简陋的学习场所、单调的课余生活、繁重的家务负担、处于劣势的同伴比较和缺乏针对性的学校教育,让流动儿童的胜任、关系和自主等基本的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要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需要学校及时填补流动儿童的知识断层,增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流动儿童学习策略的训练;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学习光荣的共识;家长要杜绝攀比习惯,不仅关心流动儿童的成绩,还要关心孩子的心情;流动儿童自身也要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以及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