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00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教育   33300篇
科学研究   4092篇
各国文化   167篇
体育   1257篇
综合类   1497篇
文化理论   532篇
信息传播   4106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83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443篇
  2020年   468篇
  2019年   492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526篇
  2016年   803篇
  2015年   1337篇
  2014年   3233篇
  2013年   2670篇
  2012年   2993篇
  2011年   3571篇
  2010年   2944篇
  2009年   2938篇
  2008年   4561篇
  2007年   3760篇
  2006年   2472篇
  2005年   2382篇
  2004年   1764篇
  2003年   1504篇
  2002年   1355篇
  2001年   1158篇
  2000年   919篇
  1999年   366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认为,“四依”中的“依于义不依语”肯定言语的表现功能,赞成以神教为目的的文章事业,这无疑助长了六朝的重文风气;“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作为义学界对义解文字提出的一个水平标准,它的内涵是讲求文意关系的平衡、协和,以此引发了文学界对文章文意关系的理性思考,从而导致了齐、梁时代对文风的大讨论、大改革;“依于智不依识”的实质是“常处有而不染,不厌有以观空”,它直接影响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待自然山水的态度和体认自然山水的方法,使山水诗从以著为情走向了以达理为用,唐王维袭此模式而集其大成,扩大了这一模式在山水诗创作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课堂环境研究的现状、意义及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堂环境的含义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回顾了国外课堂环境研究的状况;论述了课堂环境研究的现实意义;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3.
王惠鲤 《职教论坛》2005,(2X):23-25
中职学校在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关系;必修与选修的关系:超前与滞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84.
本文认为目前中国高等学校的稳定,涉及到诸多关系的处理,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硬件“、“软件“与办学的指导思想的关系;要重视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关系的处理;要处理好毕业和就业的关系等等,并对这些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5.
王俊 《天津教育》2009,(1):23-23
办学理念的产生,有其独特的思想渊源和现实土壤。就一所学校而言,最好的办学理念是真正适合自己的理念。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首先要寻找学校的教育使命和学校办学实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浓缩成一种学校精神,并用这种精神来引领学校的发展,来规范和指导我们的办学行为,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办学理念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86.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教与学的行为关系,是否朝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怎样营造良好的教学行为关系、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质量、使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关系继续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文章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7.
88.
89.
廖冬晴 《武当》2003,(7):52-53
蒋门马先生近期发表了题为《梅自强是黄元吉第四代传人吗》(下称《传》文),署名为“静虚子”的作者也发表了题为《黄元吉绝学不可妄解——略评(颠倒之术)》(下称《评》文),文中不乏质疑之词。针对此,笔者愿就自己所知予以澄证。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