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37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钙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但在与水反应时,钠比钙要激烈现行教材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不是根据金属与水反应的激烈程度来排列的,而是根据标准电极电位数值排列的.从能量变化角度看,在水溶液中,金属固体形成水合阳离子的难易,是由金属的升华能、电离能、水合能大小决定的,这三种能量的代数值愈小,则其电极电位越低,因而金属也愈活泼.数据见表1.  相似文献   
42.
一般情况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NH4NO3等,这是由于大多数固体物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平衡有利于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时有放热现象,它的溶解度却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它们的溶解度也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43.
一、单元思维导图二、知识点归纳总结1.溶质、溶剂的确定(1)有些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且可溶于水的物质.如将锌放入稀硫酸中,锌和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新生成的硫酸锌是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即最终得到的是硫酸锌的水溶液,而不是锌的硫酸溶液.再比如将少量的生石灰(即氧化钙)放入水中,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即氢氧化钙),故所得溶液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而不是氧化钙.  相似文献   
44.
系统总结了分散在教材中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几个重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选考试题,通过实例分析对实验题中控制物质溶解度的目的和方法进行总结,阐述其中的化学原理。  相似文献   
45.
采用溶液法制备可溶性无机物晶体,对于不同物质采用不同方式得到晶体,比较不同晶体的完整性,分析影响晶型原因,探讨制备完美晶体的最佳条件.用扫描仪,显微镜,摄像头等现代科技手段获得不同晶体的图片,并将晶体图片用于教学过程,使得这种介观的物质让学生能用肉眼清晰的感知,原本枯燥的实验变的十分生动而有兴趣,实验与学习的效益提高就是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46.
采用非水溶剂的合成方法制备了四碘化锡,考察了影响制备反应的因素.以四氯化碳为溶剂,反应温度为85—90℃,反应时间105min,Sn的转化率可达到99.7%.产品提纯后,经差示扫描量热计分析,其熔点为145.75℃.测定了Snh在几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并制作了Snh在丙酮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  相似文献   
47.
48.
本文从无机盐阴阳离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溶质的极性、溶质和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等方面,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物质的溶解度规律。  相似文献   
49.
例1 (2006年重庆市)如图1,取20℃时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均不合结晶水)。然后将温度都升高到40℃.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  相似文献   
50.
化学计算能力是高考要求的四种基本能力之一,但同学们在解计算题时,常会落入题中的陷阱而导致错解、繁解.本文从探析计算题中数据障碍的设置入手,以期达到激发同学们思维,提高同学们计算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