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6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众所周知电子政务是一把手工程,“把手”在电子政务项目资金的落实高层协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把手”不重视的电子政务项目很难取得成功.但一把手重视了就能确保项目的长久成功吗,回顾一下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几乎每次热潮到来的时候.国家都投入巨额资金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但后来的“一把手”又常常推翻前人的设计,要么“另起炉灶”要么“翻新改造”。  相似文献   
42.
黄兴山 《技术创新》2004,(11):34-36
美国非织造布协会(INDA)在2004年10月IFJ上发表了一份关于2004~2009年期间全球非织造布业的报告。报告中称,非织造布业是一项重要的新兴工业,虽仅有50年历史,但它现在已是全球领先的工业之一;2004年全球总产量达450万吨,销售额为1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43.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把考试内容分为五大块: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将分A、D两个能力层级来对考生进行考查,前为“识记”级,后为“表达应用”级。在“表达应用”级中有两点明显的变化,必须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一是  相似文献   
44.
字面意义在惯用语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现代语文》2006,(4):50-51
汉语惯用语是熟语中的一种.尽管学界对惯用语的定义还不尽一致,但是它作为汉语中富有魅力的表达形式一直备受人们的青睐.20世纪80年代后,惯用语的研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人们借鉴西方语言学者的惯用语研究成果对汉语惯用语深入剖析诠释,极大地推动了汉语惯用语的研究.近些年兴起的认知语言学或是认知心理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开辟了惯用语研究的新天地,有学者已经注意到惯用语字面意义对惯用语理解的作用,但仍有忽视字面意义的倾向,我们拟对字面意义在惯用语的理解中的作用加以梳理,以科学认识惯用语字面意义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45.
日语由“一”构成的熟语数量颇多,其中有不少是与人的气节息息相关的。它从各个角度教诲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顽强拼搏、诚恳待人、爱岗敬业,可谓是一部小小的人生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46.
2006年高考共有18套试卷,其中12套试卷对熟语进行了考查。这些试卷考了哪些熟语,是一些什么样的熟语,用的是什么样的考查形式,是从哪些角度切入考查的?恐怕都是大家关心的。因为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备战2007年高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7.
俄语中一些固定的结构,特别是一些熟语性结构在使用时具有双重语义,即表示肯定又表示否定,只有正确理解,才能合理使用,本文就主从复合句中的几个既表示否定意义的固定结构加以叙述,以求正确理解原文。  相似文献   
48.
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指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今年复习中的难点,也是“三大新增考点”中备受关注的考点。对于广大师生来说,“熟语”是一个新生事物。那么什么是“熟语”呢?它包括哪些内容呢?这些内容该怎么来复习呢?我们围绕这些问题逐个展开,尽可能使大家做到心中有数,临考不慌。  相似文献   
49.
张红梅 《孩子天地》2016,(5):285-286
本文通过对部分四字格作简单的分类和例示性的分析说明,考察具有熟语性的四字格短语常见的组合搭配形式,重点探讨"N+V"式和"V+N"式中"N"和"V"之间存在复杂的语法、语义及音节制约关系,从而为四字格熟语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0.
浅析中英文化差异的语言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人要学好英语,不可忽视中英文化差异。重点分析思维方式,熟语在中英文化差异方面的语言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