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7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李大钊一生热爱旅游,旅游也对李大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旅游文化培养了李大钊的爱国精神,砥砺了他的品质,为他向马克思主义转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82.
夏完淳,生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卒于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初名复,后改为完淳,字存古,号小隐,义号灵胥,也称玉樊,松江(今上海市松江)人。  相似文献   
83.
20世纪中国杂文凝结着作家自由的批评精神,是作家用来进行文明、文化批评的利器。它既有着对国民性深刻的剖析,也有着爱国精神和现代精神的张扬,在整个散文的花树上,它是不可或缺的花朵。  相似文献   
84.
《广东教育》2008,(11):F0003-F0003
学校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传承文明、唤醒生命、锻造灵魂。为此学校根据“师名人风范,育一代英才”的办学理念,提炼出了“牢记责任与精神,为学生未来奠基”的育人准则,明确了“培养具有爱国精神和责任感的多元化人才”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85.
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始终。具体说来,它主要体现为讲究气节,宁死不屈、热爱和平,向往安定、笃信好义,崇智尚武、报效祖国,伤时忧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魂魄,古代文学因民族精神而得以辉煌。  相似文献   
86.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他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家、政治家、宣传家,一位述等身的学界泰斗,一位忠诚的爱国救国战士。梁启超晚年呕心沥血于教育事业。在他整个学术思想和爱国生涯中,对提高国民素质问题有许多精思独见,  相似文献   
87.
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独立学院开展国防教育,能很好地达到向大学生灌输国防观念和国防传统的效果,提高他们的国防意识,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磨炼其意志,从而使其以军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文中就以独立学院为背景,以独立学院学生国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为核心话题展开,为提高院内学生的国防意识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8.
论屈骚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原对自我与社会的双重固持是屈骚精神的基点。从汉到今,人们对屈子个性精神与爱国精神两个方面的争论与探讨,最为本质地反映了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对屈骚精神的基点和特征的提出对当今的人文精神的建构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89.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五大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成为初中历史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贯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内容。"五四运动"发生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精神在五四青年学生的身上得以传承发扬。本文以《五四运动》一课为例,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进行了进一步探究,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90.
李儒科 《武当》2014,(7):58-61
五、湖北省武术挖整小组有力指导 同时,从《宋史》与《黄州府志》中得知,岳飞与岳家军在鄂东,特别是在黄梅、蕲春、广济有特殊的关系,这就是岳飞及其岳家军平叛李成、张用的古战场在这里,岳家儿子(岳震、岳霆)避难及其后裔在这里。加之民族英雄岳飞爱国精神的影响,他的拳术用来健身、抵御侵略、保卫国家,意义重大。为慎重起见,我还到省图书馆、武汉体院查资料,未发现有岳家拳的书面文字。问及武术同仁,亦是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