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篇
教育   32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车延高先生曾经将自己的诗作分田园诗、白话诗、爱情诗、朦胧诗、现代诗等八类。这种分法从表面上看起来有一点不合章法,其实这正是表明其诗歌写作正处于艺术探索的途中。多种多样的形式与技巧,在其笔下得到了具体而生动的艺术实践。最近读到《把诗写进光的年轮》,我认为这是一组想象丰富、语言美丽,具有历史感与文化感、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的佳作。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以褚斌杰《诗经全注》为底本,以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为参本,相互比较,另参考闻一多、屈万里,宋代朱熹、清代姚际恒、清代方玉润的相关《诗经》专著来考证《诗经》中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63.
刘刚 《现代语文》2006,(5):32-32
这是一首惜别恋人的爱情诗。作将曹丕《燕歌行》“别日何易会日难”句翻译成“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语出新,谱成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64.
卞之琳的爱情诗意义隐晦,题旨深藏不露。但通过深人的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这些诗婉转地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独特感受以及他既强烈渴望又害怕表露的欲语还休的心态。诗歌真切记录了他的一段心路历程,昭示了一颗敏感、纤弱、纯洁而痛苦的心灵。  相似文献   
65.
董乃斌 《天中学刊》2002,17(1):32-35
从意象遴选和意境缔构来看,李商隐与现代诗人戴望舒在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上颇有相通之处。戴望舒之感伤凄清、朦胧婉曲的爱情诗,与李商隐开创的玉溪诗风,特别是他的爱情诗风格非常接近,十分类似,除了戴之本人的特殊条件外,李商隐的影响应该是造成其独特风格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6.
约翰·邓恩和李贺在不同文化体系下创作出的爱情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都贯穿着政治因素,表现出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在手法上都运用了"陌生化"的处理手法。比较二人的爱情诗对我们了解中英两国文学间的差异,增进中英文化间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关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芎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相似文献   
68.
朱彝尊的《风怀二百韵》是古典爱情诗歌中的佳作,展现了他和妻妹冯寿常这段有悖于封建伦理道德的"情缘",诗中充满了悲情感伤色彩,具有难言之处及隐曲姿态的美学特质,且肯定了它在古代爱情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9.
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人第一次集体歌唱的《诗经》爱情诗审美特征进行初步探析,比较全面而深入地挖掘出《诗经》爱情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之美,努力呈现其难能可贵的美学风貌。这些爱情诗,既显示了人们对"人"本身审美观较为健康而清醒的认识,又闪耀着男女主人公人格美精神的灿烂光辉;既有谈情说爱方式的审美情趣,又有表现各种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诸如风俗美、形象美、意蕴美、意境美、含蓄美、结构美等等,彰显出美的活力,散发出美的芳香,展示出美的风采。《诗经》爱情诗艺术美内涵甚为丰富,加强对它的研究与开发,就能够有力拓展《诗经》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阐扬并提升《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与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0.
李骞 《大理师专学报》2000,(1):20-23,27
晓雪(杨文翰)是当代著名白族作家。本文选取了他的诗歌中的爱情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晚雪爱情诗的在语言描写、审美空间、审美结构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