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7篇
科学研究   8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小学一年级时,在一堂课上就要提几十个“怪问题”,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仅仅三个月,就被勒令退学。因提问过多,造成教师无法正常教学的学生,被叫做“爱迪生式后进生”。  相似文献   
52.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姜老师的一节地理课,从开始上课起,朱同学就提出了“这(地球仪)是什么球呀”、“地球有多重呀”、“什么是简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搅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让人措手不及。笔者建议作如下处理。  相似文献   
53.
回想自己童年时代,心目中的偶像都是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烈,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科学巨匠,雷锋、张海迪等时代榜样,而今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则主要是演艺界的明星,有的甚至崇拜到痴迷和狂热的程度。  相似文献   
54.
幼儿在游戏中最喜欢想像,一会儿想像自己是警察,一会儿想像自己是宇宙英雄奥特曼……新颖、独创、奇特是创造性想像的本质特征。教师面对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突发奇想的问题,应以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幼儿“智慧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才能推进幼儿不断发现问题,树立敢于否定的胆识,新时期的爱迪生将在我们的新教育观、新儿童观的教育中出现。  相似文献   
55.
春天的太阳     
从教多年的我体会最深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应该把爱奉献给所有学生。杜绝偏爱与歧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里有爱迪生。”  相似文献   
56.
一、案例 铃声响后,姜老师拿着地球仪刚跨入教室,班上的同学朱某就脱口而出:“这是什么球呀?”姜老师说:“地球仪,以后请举手提问。”姜老师转身板书时,又响起同学朱某的声音:“要不要做笔记呀?”姜老师转过身来说:“当然要做笔记。我不是说要举手吗?”“我举手时,你没看见呀。”  相似文献   
57.
问号启开了思考之门,而我们的责任是揭开问号的奥秘!小爱迪生自学习说话时就喜欢问各种问题,好像他学说话只是为了发问似的。有一次,他问爸爸:为什么会吹风?阿尔,我不知道。爸爸回答说。为什么你不知道?他追问。  相似文献   
58.
多年来,在班主任工作的岗位上,当我面对后进生时,我一直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我工作的指南针。我始终特别关爱着这一特殊群体,给他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迟开的花朵”,为了让这些花开得同样娇艳,我以实践为基础,结合一些先进的理论,“土洋”结合形成了一套个人工作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9.
《师道》2009,(11):62-62
浙江三位语文老师曾给小学语文教材挑毛病,发现某些名人美德故事是假的。比如爱迪生母亲接受阑尾炎手术,爱迪生用反光镜提供“照明”,可当时还没有阑尾炎手术:陈毅探母。查无实据。故事是假的,以下结论似乎就顺理成章:小学语文用美德“绑架”了孩子。(见《南方网》)  相似文献   
60.
李娟 《教育现代化》2006,(5):111-111
众所周知。世界上众多的杰出人物都具备较高的音乐造诣.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爱迪生、契柯夫、泰戈尔、爱因斯坦……其中科学家爱因斯坦把自己童年的音乐教育视为一生事业成就的基础。他说:“如果我童年时。没有接受音乐教育,那我将在事业上都一事无成。”而文学家雨果则有这样的名言:“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为什么众多伟人把音乐教育视为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呢?因为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