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9篇
科学研究   43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恰当的定位     
奥地利的硝烟散尽之后,皇帝想要犒劳那些在战役中英勇无畏的不同民族的人们。说出你们的愿望来,我将以此奖赏你们,我的了不起的英雄们。皇帝说。把波兰归还我们吧!一个波兰人嚷道。它是你们的了!皇帝应道。  相似文献   
82.
娜娜 《老年教育》2010,(2):40-41
犹太人很重视教育,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对孩子“金钱观”的培养。 犹太人认为,让孩子很早就接触金钱,对其财商的培养很有益处。在家庭中,孩子帮忙做家务,父母是要付费的,而且采取同工同酬,孩子所得薪酬标准视工作的难易程度而定,与年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83.
李玭玭 《科教文汇》2013,(14):207-208
宋元之际,一批流散的犹太人开始在中国开封定居下来。明中后期开封犹太社团繁荣发展的背后,却出现了由盛转衰种种被同化的现象,其被同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经卷的缺失和教堂的一次次的破坏造成的宗教观念的弱化和宗教活动的减少。  相似文献   
84.
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政府和犹太移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苏联政府出于意识形态及国内问题的考虑,对不同群体犹太人的移民要求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为了缓和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缓解国内民主运动的压力,苏联政府把难以同化的犹太人以及国内民主运动中的犹太积极分子用移民的方式清除出去.苏联政府采取了设置复杂繁琐的移民申请程序,对不同的申请者区别对待,施加经济压力,降级、解职、剥夺苏联公民权等手段来控制移民规模.  相似文献   
85.
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原因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期间,有近600万犹太人死于希特勒及其纳粹党之手。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既有菲希勒、尼采等人的欧洲反犹主义传统思想的影响,也是具有浓厚反犹主义色彩的种族主义理论的实践,同时,还是希特勒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布尔什维主义、转移德国人民斗争视线、巩固纳粹独裁统治的政治上的需要以及盘剥犹太人、掠夺犹太人财产、讨好垄断资产阶级、服务扩张政策的经济上的需要。此外,希特勒的反犹理论,也是同其夺取“生存空间”侵略扩张理论一脉相承的。希特勒的反犹理论深深影响了一大批备受纳粹思想蛊惑的德国人,使他们成为希特勒手下的刽子手,导致人类文明史上600万犹太生灵惨遭涂炭的大悲剧。  相似文献   
86.
纳粹德国内部反抗希特勒的往事大都已被人们忘却。在大多数人看来,德国内部的反抗活动仅限于1944年7月20日那次失败的暗杀计划。然而,希特勒的反对派从1937年起即已开始形成,其中还包括一些起初曾拥护过希特勒的人。最早的反抗者中有这样一些成员,诸如莱比锡市长卡尔·戈台勒,他于1936年在反犹太人问题上与纳粹集团决裂;还有德国前驻罗马大使乌利希·冯·哈塞尔,他于1938年初即离开外交部门。正如威廉·夏伊勒在其纳粹德国史《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中所述:  相似文献   
87.
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一个人不爱读书,这个人会愚昧无知;一个民族不爱读书,这个民族是可怕的,是没有希望的。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达68本之多。犹太人有个习俗,当孩子出生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舔(tian)《圣经》上的蜂蜜,通过这一舔,让孩子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  相似文献   
88.
《八小时以外》2012,(11):32-33
1944年,"二战"中的匈牙利。纳粹法西斯在欧洲大肆残杀犹太人。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血雨腥风。在布达佩斯的意大利人佩拉斯卡作为一个商人——准确地说是一个牲口贩子,一个战争的局外人,一个宏大战乱背景下的小人物,面临的选择非常之简单:回到意大利,与朝思暮想的妻子团聚。渺小的佩拉斯卡却选择了留在杀戮中的恐怖之都布达佩斯,并拿出全部金钱——个人的及公司的,贿赂纳粹军官,获得了一份解救犹太人的名单。  相似文献   
89.
"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一段时间以来,这个论断被各种媒体反复引用,说它令我们感到振聋发聩甚至痛心疾首,并不为过。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我国当真已经成为"世界上年人均读书量最少的国家之一"了吗?有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传统纸质图书4.35本,这是我  相似文献   
90.
乡下的一位亲戚,在以色列的内坦亚城做劳工。回国前夕,那家单位送他一株沙漠蒲公英。据说,这是犹太人的风俗。大凡要对穷人表示感激时,他们都要送这样一件东西。亲戚把那株蒲公英当礼物转送给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