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7773篇
科学研究   240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91篇
综合类   110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54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445篇
  2014年   879篇
  2013年   549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760篇
  2010年   676篇
  2009年   584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预习是语文学习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学习语文新知识的起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预习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加强自我计划、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体验、自我认识和自我鞭策,取得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减少课堂学习的难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叶圣陶先生就十分重视预习指导,他说:"学生在预习阶段最要紧的还在于让他们自己动脑筋。他们动脑筋,得到理  相似文献   
992.
吴静 《中小学电教》2008,(11):90-90
<正>英语听力是高校大学生较薄弱的环节,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除了听力课,还有精读课、英语广播等途径接触英语,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听英语还是只局限在语音室。针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和应试听力的实际情况,和外语教学与测试的实际需要,有必要分析影响英语  相似文献   
993.
一、散文巨匠的纯美情愫 朱自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写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春》、《绿》、《荷塘月色》,还有《背影》、《威尼斯》等等,由此他被称为“美文大家”。郁达夫先生曾评价他说:“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当我们沉浸到朱先生的作品中时.我们不由得会在内心发出这样的感叹:“它们美得像诗一样!”的确,朱自清先生的精品佳作都给人以“诗”的美妙。  相似文献   
994.
苏丙凤 《阅读与鉴赏》2008,(12):22-23,13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读”是叶圣陶先生率先提倡的。何谓“美读”?叶老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①叶老先生界定美读。突出了情感性.即应当把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情感通过美读表达出来。从美读一词来看。应兼有读得美和美美地读两层意思。美读是在传统朗读的基础上带有审美欣赏性质的朗读。是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象,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中,感知作品的形象美、情操美、意境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读得美。而忽略美美地读。认为读得美就已足够了。  相似文献   
995.
一进入大学,老师就反复提醒我们:大学四年,一晃而过,如果你想过得充实就应多泡图书馆,抓紧时间多读点书,这比上课还重要。 秉承此训,加上以前那个“大学四年把图书馆的书全翻一遍”的狂想,我开始了与图书馆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996.
NMET考试大纲对阅读能力的第三条要求是:根据上下文判断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测试这种能力的题目通常称为词汇题。这些词汇和短语可能是大家熟悉的,也有可能是不熟悉的。正确理解、掌握所读材料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是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选材、背景以及上下文等线索推测生词词义也是真实语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策略。解决这些生词问题,除了知识本身的储备外,猜词的方法和策略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997.
严英秀 《课外阅读》2008,(10):28-29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唐)薛涛《春望词》  相似文献   
998.
近几年我的教学进步,与两个课堂瞬间的反思紧密相关。其一在哈尔滨,与陌生的高二同学学习金开诚的《漫话清高》。在引导、自读、分组交流之后,我提出展示自读成果。话音未落,几  相似文献   
999.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颐、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诗歌。魏晋南朝时期,佛经传入中土时梵音并没有随之大规模传入。即使有一部分传入,因为梵汉两种语言的语音适应对方极为困难,故只有极少部分人掌握;亦因为掌握的困难而难以产生重大影响,如导致汉语“四声”产生这样的重大事件。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二者之间是平行关系,佛经转读对永明体的产生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000.
很多中学生明白:多读好的课外书,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写作水平,但在笔者的一次课堂调查中,不少中学生还是承认:周末、假期里,最想做的只有两件事——上网和准备上网。而当问及一些不上网的同学喜欢看什么课外书时,很多同学的回答更让我吃惊——言情、武侠、侦探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