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66篇
科学研究   37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76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71.
咸阳博物院藏有一件螭虎绕凤玉剑首,顶面饰螭虎绕凤图案,背面饰谷纹和变形凤鸟纹图案,征集于汉元帝渭陵附近的新庄村。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及考古资料,通过对其工艺、造型、纹饰等特点的分析,认为这件螭虎绕凤玉剑首的制作时代应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为改制玉器,是王侯贵族的陪葬品,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72.
673.
原本《玉篇》各残卷分散各处,即在同处者亦多有断裂。自发现至今,主要的著录有黎本、罗本、东方文化丛书本、中华本、续四库本及宝玥斋本等,早稻田大学亦公布过卷九大部的彩照。各本互有优劣,在卷子拼接、编排上存在些许差异,给研究带来一些困扰。卷九言部、誩部、曰部的部序就存在问题:黎本次序为“言部→誩部→曰部”,东方文化丛书本及宝玥斋本存“言部→曰部”,续四库本则配补为“誩部→言部→曰部”。本文依据写卷原文的行间距差异、断片接缝痕迹、每纸行数等版式信息、写卷背面内容等证据,指出黎本的部序“言部→誩部→曰部”符合《玉篇》原貌;现藏早稻田大学的残卷是誩部8行被割去后,未明显留空而将断处接裱的,并不表示言部后紧接曰部。  相似文献   
674.
于学岭 《新体育》2010,(12):45-45
“金镶玉”奖牌直径70毫米,厚度6毫米,由金属和象征尊贵和美德的“玉”质材料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675.
南朝顾野王所撰《玉篇》经唐代孙强、北宋陈彭年等人的重新修订,题为《大广益会玉篇》流传于世。未经修改的《原本玉篇》失传已久,直至清末民初由黎庶昌、罗振玉等人从日本传回国内。二书皆保留有众多《诗经》材料,在引《诗》体例上互有异同。《大广益会玉篇》虽然大量删减《原本玉篇》中的《诗经》经文,但保留了不少注解训释,且二书所据皆以《毛诗》为主以《韩诗》为辅;《原本玉篇》引《诗》皆标明是毛家还是韩家,《大广益会玉篇》则只称为《诗》而不言何家,但可以推断为毛。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疏于辨别二书的引《诗》体例,并将二书混为一谈,通过“非毛即韩”的排除法认定《玉篇》所引之《诗》为韩,出现了一系列辑佚失误。  相似文献   
676.
景长春 《兰台内外》2023,(16):67-69
畤祭是秦汉时期重要的国家祭祀方式,近年来,随着诸多秦汉时期畤祭遗址的发现,通过考古材料的比较,我们对畤祭有了新认识。本文通过已发掘的四个畤祭遗址的遗迹现象、用玉情况等方面的比较,初步探讨了秦汉时期各个畤祭遗址间的异同,以及畤祭是否包含对地主祭祀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