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吴琼 《兰台世界》2016,(3):125-127
李无未先生于1998年发表《〈周礼〉"诸侯之邦交"断句正误》一文,以"诸侯之邦"断句。"邦交"句读问题一直聚讼莫辨:如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最早断句"诸侯之邦";其后王引之《经义述闻》对此大加反驳,并校订《大戴礼记·朝事》经文的衍文讹误;继而孙诒让、王树枏都采用王引之的观点。笔者通过文献搜集和分析,认为《周礼·大行人》、《礼记·朝事》句读应为"诸侯之邦交",在上博简《曹沫之陈》中也有"邦交"之文例,否定了"邦交"一词为较晚时期才出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于《经义述闻》的研究成果根据其出处可以分成三类:专门研究的论文;一些著作章节中的论证;相关文章中的看法。根据内容可以分成两类:一是注重通过它探讨王氏父子的训诂思想;二是探究其训诂方法,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指出了学界关于这部文献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钱倩 《语文知识》2013,(2):52-53
《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一句中"贰"字的理解众说纷纭。通过分析北大古代汉语语料库里的"贰"、"二"、"忒"的词性特点,认为"贰"按其基本义项"背离、背叛"解释即可。  相似文献   
14.
正嘉庆四年(1799)前后,在北京出现了一系列让扬州人自豪的大事。先是年前戊午科江南省乡试,其文、武解元为扬州人摘桂;次年己未科会试之会元、殿试之探花又为扬州人夺得,一时轰动京城。乘此东风,拖延数年的重修扬州会馆,终于在京开工并完成。这些事件,或多或少都与扬州籍京官阮元有着关系。《清宫扬州御档选编》在嘉庆四年时间段内,收有5件御档,其中有关阮元的4件。这4件御档,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嘉庆帝对阮元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是一部系统地解释"语词"即"虚词"的著作,在中国语言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书中明确标明是并列连词这一术语的只有一个并且只出现了一次,即"连及之词",根据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得知,书中属于并列连词的还有"与、以、爰、越、为、维、惟、有、及、而、如、若、之"这十三个词。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研读原典,探颐索隐,以书名、编次、条目这三个独特的视角,条分缕析了一代小学名著《经传释词》的编撰思想。文章旨在说明,王氏父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者,对今天的古文献学研究意义尤为深远。  相似文献   
17.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我国传统文献语言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们在古书通假字发明方面有成就亦有不足。其成就乃明确提出"因音得义,不拘形体"的释读标准,为借字的发明和本字的揭举建立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始终坚持"立足于音,证以成训"的标准原则,使借字的发明与本字的揭举允当可信;坚持运用连类而及、触类旁通的研究方式,将单个通假字的发明演绎成为一组通假字的辨识。其不足则为探讨字与字的关系缺乏严格的深层辨析,有时不免将通假、异体、同源等不同的字词现象混同一体;在术语运用方面也有失严密,随意性较大;在实践操作中,也不免拘泥古训、以偏概全,时有轻言假借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爰”是比较古的一个虚词,在春秋战国以后的书籍中就很少用到了,因而其意义和用法也很难被人理解。直到清代,王引之才对虚词“爰”的意义和用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并撰其义于《经传释词》之中。文章就《经传释词》卷二“爰”的释义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指出了王引之在释虚词方面的三点不足。即义项当分而未分、误把实义当虚义和单字为训易歧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部虚词专著,《经传释词》中高频出现了大量的“异字同条”现象,本文以这种特殊的编排体例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现象中使用术语情况的调查来分析同一词条中不同汉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清代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是一部古汉语虚词研究专著,该书的虚词研究方法主要体现于五个方面:1.以古音为线索发明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结合句法结构归纳概括虚词用法和意义;3.依据语言环境考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4.运用词义发展变化的规律寻绎虚词的用法和意义;5.宏观把握虚词,进行综合化系统化分析。本文认为《经传释词》的虚词研究方法是科学的缜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