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00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教育   73679篇
科学研究   5193篇
各国文化   638篇
体育   2424篇
综合类   2485篇
文化理论   1074篇
信息传播   8758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646篇
  2022年   557篇
  2021年   669篇
  2020年   734篇
  2019年   914篇
  2018年   542篇
  2017年   924篇
  2016年   1238篇
  2015年   2362篇
  2014年   6275篇
  2013年   5320篇
  2012年   6829篇
  2011年   8197篇
  2010年   7039篇
  2009年   7002篇
  2008年   8831篇
  2007年   6303篇
  2006年   5561篇
  2005年   5442篇
  2004年   4309篇
  2003年   3487篇
  2002年   3150篇
  2001年   2820篇
  2000年   2198篇
  1999年   783篇
  1998年   501篇
  1997年   432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54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机趣诗摭谈     
易喜平 《语文知识》2002,(11):32-33
《古今小说》中载,郭辉写信回家,忙乱之中却错将一张白纸装入信封,其妻拆开看后,知道是丈夫马虎所致,却并不嗔怪,而是随即在白纸上写下四句诗让信使带回。诗曰:  相似文献   
82.
关于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这种企业制度的产权关系是明确的 ,只有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83.
巴赫金的<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两书存在着矛盾之处:前者重视"整体性",而后者则推崇趋向于分裂的复调小说特征.笔者认为巴赫金的这个矛盾之处标志着他从传统审美观念向现代审美观念的转向,而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虽然具备某种复调小说的特征,但是比较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它更具备现代性的艺术特征,这种特征即为整体性的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84.
当网络和数字化信息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的时候,以现代企业电子商务为传动链条的新经济形态,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社会和经济生活方式。这些深入骨髓的转变对传统社会秩序、法律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其  相似文献   
85.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探讨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理想的课程学习环境,提出理想的课程学习环境包括热身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环境、多媒体课堂学习环境、监控和评估环境。  相似文献   
86.
出版业改革在即,作为中国出版界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大学出版社在这场变革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困扰大学社转制的因素有哪些?大学社面临的挑战是什么?研究中国出版业资深(专业)人士如是说——  相似文献   
87.
一种学现象的存在或离场.总有其内在的原因。对于上个世纪末先锋学最终沉落的原因,可归结为其黑暗、残酷的生活内容.意义的缺失.作冷漠的写作态度。这种学现象的发生留给坛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8.
笑话与幽默     
《文科爱好者》2004,(16):80-80
  相似文献   
89.
现代图书馆存储技术方案的选择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观念的更新、需求的定位、发展的脉络、务实的操作等角度对现代图书馆存储技术方案的选择和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0.
吴效马 《教学与研究》2004,12(12):57-62
民国时期新旧递嬗、方生方死的持续过渡型社会形态,铸就了此期风俗文化现代转型鲜明的二重性特征:在中西新旧风俗文化的相互关系上,新旧纷陈的杂糅性、过渡性与中西会通、迎新纳异的兼容性、开放性并存;在移风易俗的力度、广度上,较前而言的深入性、广泛性与此期仍甚显著的迟滞性、不平衡性并存;在风俗变迁的社会效应上,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进步性与尚奢、崇洋之风日益滋长的负面性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