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西藏的门巴、珞巴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随着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对门巴、珞巴族专门扶持力度的加大,门巴、珞巴族地区社会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为该地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就如何挖掘门巴、珞巴族地区特色农、林、生物、旅游产业,加快该地区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洪泽 《地理教育》2009,(6):76-76
“十·一”前夕,北京天安门广场矗立起56根恢宏壮观的“民族团结柱”。在国家博物馆一侧(东侧),依次是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珞巴族;在人民大会堂一侧(西侧),依次是蒙古族、藏族、苗族……基诺族。为什么以这种顺序排列56个民族?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2008,(4):F0002
《生活报》摄影记者王承旺1月7日至26日展开新疆、西藏万里行。他是塔什库尔干边防检查站武警今冬见到的第一名外地人;在帕米尔高原,白雪映衬下的慕士格塔峰留下他的足迹:在西藏米林一个珞巴族山村,他让当地孩子们第一次见到相机中的自己。纯朴的孩子,热情好客的村民,使这里紫微笑更持久,他用相机不停地记录着。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要在新形势下发展,变迁是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化浪潮中,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乡琼林村三层次的传统文化,即传统物质,传统习俗,传统思想都已经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变迁。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或多语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珞巴族作为生活在西藏地区的一份子和我国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多语教育的产生能够实现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尽管如此,珞巴族多语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珞巴族多重的文化身份,探讨多语学习的必要性以及珞巴多语教育现存的问题,从对多语教育的认识程度、师资力量和多语辅助教材等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6.
西藏的门巴、珞巴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门巴、珞巴族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但门巴、珞巴族教育仍是我国教育发展程度最低的两个民族.随着我国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使门巴、珞巴族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门巴、珞巴族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珞巴族所处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其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在色彩的运用上,珞巴人服饰喜黑、尚红,同时以丰富的色彩作为镶边点缀与装饰,体现其自然崇拜的审美意识和哲学理念。在服饰材料的选用上,喜用野生植物纤维与兽皮材料是其重要特征。佩饰设计源于灵物崇拜,服饰款式造型粗犷而神秘。服饰线条优美而含蓄。珞巴族的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尽在其服饰中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