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59篇
科学研究   39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47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新安理学的盛衰始终,除了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历史条件等外部原因外,还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主要表现为新安理学初始即具有的对朱子学尤其是朱熹本人的尊崇以致于迷信。这一内在原因,深刻地引导、规定和制约着新安理学的存在和发展。同样身为新安学者的戴震,以“志存闻道”为治学旨归,并通过考据学方法,揭示了程朱理学援引老庄、释氏诠释儒学经典的实质,以及因此对儒家思想所造成的巨大危害,从而在根本上颠覆了程朱理学接续孔孟道统的传统观念,消解了新安理学得以成立的思想理论依据,新安理学因此而告终结。  相似文献   
122.
鸦片战争进行时,曾国藩正在北京修身。他拜了唐鉴为师,用理学的锉刀,天天修理自己。这一年,他刚好三十,三十而立,他要立于义理。唐鉴,字镜海,湖南善化人,嘉庆十七年进士,著《学案小识》,《读易小识》,编次《朱子  相似文献   
123.
清道光年阃,唐鉴编撰<清学案小识>,总结了自清初至道光中期200余年的学术盛衰.是书旨在排斥非理学学派,巩固程朱理学正学地位,因而它自刊行以至于今,饱受世人的争议.<学案>一书固有诸多"不可",深陷门户,但是它也自有价值所在.它不仅为后人研究清代理学留下了大量的资料,同时,它确立起清代理学的道统,直接推动了晚清理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24.
理学的内圣境界是敬畏与洒落的统一,理学诗歌是内圣境界的诗意体验.理学诗歌的意境以"有"的境界为主,又充分吸纳了佛道庄禅"无"的智慧,从而诗意地展现了理学家有无合一的人生境界.理学诗境的主调是"诗可以乐",表现的是理学家津津乐道的孔颜之乐.  相似文献   
125.
徽学即徽州学,徽学是徽州学的简称。历史上曾经将徽州府学称之为“微学”,也有将新安理学和徽州学术称为“微学”的。但这种称呼只是临时性的或个别的,不是一种概念,同现在的徽学学科概念不同。徽学不是安徽学。徽剧是属于徽州的地方剧种,不是安徽剧;徽派篆刻是徽州地方篆刻流派,不是“皖派”篆刻;同样徽商也不是安徽商,  相似文献   
126.
本土心理学已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种趋势.自1980年本土心理学兴起以来,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程.其间,虽然在研究理念上有所突破,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文章在论述本土心理学的兴起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本土心理学面临的困境,并探讨了中国本土心理学在新世纪的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127.
新安理学起于南宋,发展于元,盛于明、清。元代是新安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过渡阶段,为新安理学在明、清两代的兴盛作了铺垫。作为承前启后的元代理学家,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便是订正‘异论’,发明朱子之学本旨”,从事此项事业的徽人众多,这当中,朱子乡人胡炳文成就尤为突出。胡炳文是元代新安理学家中较有特色的代表之一,研究他可以让我们对元代理学的发展情况有更深的了解。本文就其治经之目的、治诗思想、对易学的贡献及启蒙教育思想作一初探,不足之处,望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28.
《水浒传》从民间传说到成书经历了宋、元、明三个朝代,文中大部分笔墨着力于男性描写,但是,在有限的对于女性的叙述中,却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英雄观和妇女观,留下鲜明的时代烙印。其中,潘金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女性形象。她的悲惨遭遇,多少年来大家莫衷一是,看法不一。在此,笔者就作品的人物创作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9.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可直接说明、阐述事理,也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或论说道理。本文作者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不慕钱财,淡泊名利,胸怀洒落,人品极高。“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这是一篇借花咏怀、托物言志之作。作者笔下的莲花,不为淤泥之浊所玷污,不因清涟之澄而妖媚,堪称君子的理想境界,是作者理想人格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0.
"情性"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一个重要话题.理学家借助于体用论的思维模式来阐释情与性的关系,并且通过"心统性情"说和"性体情用"说,将性与情统一于心,以此展开对"性"与"情"关系的讨论.他们认为诗可以咏歌情性,"道情"是诗歌艺术的美学本质.但这种情感在理论上还规范于"情"、"理"合一的中庸尺度之中,并且必须与言志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