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明初中琉政府之间往来的纺织品中,以明朝回赐琉球为主。赐予对象主要涉及国王、使臣和官生,品种最多的是丝织品,其次是纱、绒织物。根据官位等级,纺织品也相应有别,织金一般为国王赐品,而靴袜等主要赐予官生。  相似文献   
32.
琉球问题是一个并未了结的历史悬案。这个悬案关系着钓鱼岛主权的归属问题,关系着二战成果的维护问题,关系着东亚地区的安全稳定问题。琉球问题搞清了,解决了,钓鱼岛主权的归属问题也就不辨自明了。历史上的琉球问题首先是日本挑起的。通过对日本"阻贡"和"废藩置县"以及清政府据理抗争的史实的考察研究,论述了琉球问题形成历史悬案的深层原因,提出了解决琉球问题的思路看法。要在分清在琉球问题上的是非曲直,应该按国际法理公正合理地解决琉球问题。琉球问题作为国际历史悬案,应由联合国来解决。目前,中美正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可考虑把琉球划为非军事区,支持琉球人民独立,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恢复琉球国,由琉球人民决定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33.
最近在《东原杜氏族谱》中,发现多件明代杜三策出使琉球文献,其中《使琉球疏》系三策向明廷奏报出使经过之公文,此文未见载于各种史籍,乃是一篇新发现的奉使琉球文档。历述航海之艰辛,归途之惊险,许多内容可与《历代宝案》等中外史籍互相对勘。  相似文献   
34.
我与洁若女士只在几次学术会上见过面,但早就拜读过她不少文章。而且在认识她以前,就看到她写的涉及周作人做汉奸、琉球被侵吞等文章中,还提到了我的相关拙文。因此,我暗中引为前辈知己,对她老人家坚定的爱国精神是非常钦佩的!  相似文献   
35.
“绝响”诗人蔡大鼎的《闽山游草》是琉球汉诗中一部重要诗集 ,写乡愁是其主要内容。其乡愁诗与中国古代文人同主题诗歌创作有同有异 ,而蔡诗中对福建地方景观的生动描写 ,对福建的人文风俗的颇多记述 ,较有特色。  相似文献   
36.
李志梅 《兰台世界》2015,(5):114-115
在明初中琉政府之间往来的纺织品中,以明朝回赐琉球为主。赐予对象主要涉及国王、使臣和官生,品种最多的是丝织品,其次是纱、绒织物。根据官位等级,纺织品也相应有别,织金一般为国王赐品,而靴袜等主要赐予官生。  相似文献   
37.
清朝重视中琉间长达五百余年的友好关系。清政府对中琉交往活动中违法事件的处置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些处置包括对琉球来华使臣赠送规礼银的处置,对伴送官贻误入京时限或沿途滥索供应事件的处置,对琉球贡船在华发生海盗掠劫事件的处置,对在援救琉球遇难船只中失职的地方官员的处置及册封琉球使团发生勒索滋事行为的处置等,反映了清廷注重中琉双方交往,注重在交往中维护天朝的形象,注重官吏的清廉及执法的严明。  相似文献   
38.
服饰文化与琉球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服饰作为文化的载体,展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面貌。琉球,与我国一衣带水,其服饰反映了该国的政治状况、经济水平、生活习俗及自然环境。透过服饰文化分析琉球社会的面貌是研究一个社会概况的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39.
琉球事件期间,中国驻日本公使何如璋的处理意见不无正确,然而未被采纳,致使中国在琉球事件中一步步地丧失了主动地位,日本把琉球夷为冲绳县。驻外大使的意见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外交理念没有改变, 事务性地派遣驻外使节致使早期的驻外使节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这也许不仅仅是何如璋一个人的郁闷和悲哀, 也是晚清外交近代化的悲哀。  相似文献   
40.
琉球曾是明清属国,三度覆灭,文物丧失殆尽。程顺则是琉球最重要汉诗人,其诗集《雪堂燕游草》为近年所钩沉。本文评介诗人诗作突出其向慕天朝、恪守臣节,剖析清国、琉球、诗人三者心态,以透视创作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