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81.
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宋朝,妈祖受封“女海神”,声名远播海内外。其中,它在琉球(现日本冲绳县)的传播独具独色-妈祖信仰本土化。同样素材的传说,在中国是“救父未救兄”,但传入琉球后却演变成“救兄未救父”。究其根源,就在于中国社会是以尊敬长的“儒教伦理观”为基础,而琉球却是本土固有信仰-姊妹神信仰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导致妈祖信仰传入琉球后,从信仰根源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经过两种不同信仰的冲撞与融合,最终妈祖成为姊妹神的载体,得到琉球人民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82.
郑和七次下西洋既是中国,也是亚洲海上交通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的福州不仅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造船基地和后勤基地,同时也是琉球王国向明朝进贡和岫封使臣出使琉球的主要门户,本文以此为线索,结合具体史实探讨郑和下西洋与琉球海上贸易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3.
琉球交涉是中日之间在19世纪后期发生的一次严重外交冲突。在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中国在琉球交涉中反应较为软弱,这是中国在当时地缘政治形势下的无奈选择。晚清地缘政治的形势使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换非常艰辛,步履维艰;加之海防重点的选择及对琉球战略地位的误判;海陆疆危机的同时爆发;导致清政府在琉球交涉中底气不足,态度暧昧。琉球交涉在地缘政治视野之下对中国的国防战略,海权观念有较大的借鉴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84.
1874年日本以两起船难事件为借口,公然侵略我台湾,受到清政府及人民的英勇抗击。狡猾的日本处心积虑地使用偷换事件内涵的做法,瞒过了缺少外交经验的清政府,签订了使中国丧失琉球主权的《北京专条》条约,后来在日本侵占琉球过程中,琉球曾向清政府垦求援助,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拒绝对琉球的援助,最终丧失了琉球的主权。  相似文献   
85.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用武力先后吞并了琉球、朝鲜、中国的台湾和东三省等地。二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根据有关条约,日本被迫放弃了对朝鲜、中国的台湾和东三省等地的占有。但因种种原因,至今却仍然据有琉球群岛。日本吞并琉球,于今在东海划界、我国钓鱼岛争端、台湾问题以及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形成等问题上,都对中国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86.
嘉庆五年出使琉球的赵文楷是清朝历任册封使中对下属约束最严格、自身最清廉的一位。他限制封舟贸易的货物数量和种类 ;减少册封使团庞大的日常生活开销 ;免去琉球国王为册封使所设的 7次国宴 ,并拒收国王赠送的礼金。这既切实减轻了琉球的经济负担 ,又融洽了中琉关系。赵文楷等人还就书法、语言文字、诗歌等与琉球人士进行广泛、密切的交流 ,促进了中国文化在琉球的传播。由于在海途遭遇风暴和海盗的双重打击 ,赵文楷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回国 7年后 ,就猝死于任上 ,时年 4 8岁  相似文献   
87.
论琉球组舞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琉球组舞的形成问题 ,日本音乐学界大多从日本本土的角度出发与“能”进行比较 ,认为组舞是接受了日本本土“能”的影响而形成的。本文以琉球历史发展为脉络 ,从中、琉、日三个角度对琉球组舞的形成进行了探讨 ,其中着重论述中国戏曲对琉球组舞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古籍中的有关琉球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9.
毕庶金 《寻根》2012,(5):81-84
《寻根》2011年第5期,发表彭令先生的《钱梅溪手稿〈册封琉球国记略〉发现记》一文(后文简称《发现记》)。我进行认真研读,深知彭先生下了不少功夫,最后定义为“仅有此件,暂为孤本”一说,我觉得很不理解,所以提出如下质疑。  相似文献   
90.
周朝晖 《寻根》2015,(3):130-137
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历史上,曾经活跃过一个中国移民群体——"闽人三十六姓"。据载,明洪武、永乐年间曾有一批来自福建沿海的特种技术团体"奉旨往琉球"。有关这一历史,在东亚海域诸国各种文献颇有涉及却又语焉不详。而在东亚海洋史上,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