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42篇
科学研究   25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交流电桥测电容时干扰信号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针对电桥的三种平衡检测仪给出了三种识别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用示波器鉴别和区分干扰信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测定互感器互感系数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介绍了用4种不同的方法测定互感器的互感系数:开路电压法、交流电桥法、替代法、谐振法,前两种常见方法简单介绍,后两种新方法比较详细地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3.
直流电桥是一种比较式仪表。在测量时它是根据被测量与已知量进行比较而得到测量结果。讨论了用直流电桥测量阻值较小的电阻时,连接导线电阻或接线端的接触电阻对测量结果将产生的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本文首先针对电磁学实验中用水作介质时电流场模拟静电场实验误差较大的现象,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其次提出了交流电桥测电感和损耗电阻两种情况下的电路连接方法。最后分析了用伏安法测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时,两种情况下电表的接入误差。  相似文献   
45.
“电表的改装与校准”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验教学应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电表的改装与校准实验中,经过改进可以解决如何在现有实验基础上增加实验内容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低电阻测量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同一低电阻分别用伏安法、双电桥、双“单电桥”进行测量,几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相当吻合。通过比较,认为双“单电桥”甲类方法测量电路直观简洁,便于操作,测量精度高。  相似文献   
47.
1.伏安法测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强度I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导体的电阻R=U/I。若能测得U、I的值,即可由上式计算出导体的电阻R。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分为内接法和外接法两种,电路如图1所示。内接法:安培表测的是真实电流,而伏特表测得的电压是Rx与安培表串联后的总电压,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实质上测的是串联电路(Rx与安培表串联)的总电阻。若要减小误差,安培表的分压作用应尽量小,故待测电阻应远大于安培表的内阻,即大电阻用内接法。外接法:伏特表测的是真实电压,而安培表测得的电流大于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是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若要减小误差,伏特表的分流作用应尽量减小,故待测电阻应远小于伏特表的内阻,即小电阻用外接法。如果未知电阻的阻值大概范围不知道,可采用试触法进行选择,电路如图2所示。将伏特表一端断开,分别与a、b两点接触,观察两表的变化情况,让变化大的表测量真实值,即安培表变化大用内接法,伏特表变化大用外接法。如果待测电阻的阻值大概可知,那么可将其与RA、Rv的比值进行比较。若Rx/RARx/RV,则Rx相当于大电阻,...  相似文献   
48.
相量图解法是分析解决正弦交流电路的重要方法,移相电路输出电压的相位随着,可调电阻或可调电容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以电桥移相电路为例,通过改变可调电阻,做出与之对应的相量图,讨论输出电压的大小及相位随可调电阻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49.
本文则着重分析研究了容易被人忽视的三种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和通过实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这三种系统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对非平衡电桥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进行研究,得到了实验结果和理论值一致的结果:对于灵敏度,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