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8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半坡类型彩陶,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主要代表,造型丰富,纹饰精美,风格独特.半坡类型彩陶造型只是众多文化类型中的一种,因其延续时间长、造型丰富,对我国后来的陶瓷造型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半坡彩陶对今天的陶瓷发展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73.
我国有着悠久的陶瓷艺术历史,甘肃更被誉为“彩陶之乡”,然而甘肃的陶艺教学现状却不太理想。如今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已经把陶艺作为选择教学内容列入其中,陶艺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已日益被业界重视.然而甘肃省的高校陶艺教学却因起步太晚还远远滞后,河西学院的陶艺教学在甘肃省内高等院校中是走在前列的,但是在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中还存在有诸多问题和困难亟需解决。文章就此展开论述并探索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此将地方特色艺术和学校素质教育相结合,为推动地方陶艺事业和高校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皖北民间刺绣与中原刺绣一脉相承,兼具粤绣的浓丽,蜀绣的精细,京绣的恢弘,苏绣的妩媚。工法规整,色彩浓艳,质地坚牢,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研究皖北民间刺绣艺术,无论是对于当时社会的自然经济和风土人情或是当今对非遗艺术品创新性保护和创意性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文章从以下几个角度对皖北民间的刺绣的重要分支―――界首民间刺绣作一全景的综述:界首刺绣溯源,刺绣的艺术特征,其文化内涵,最后对现时代背景下对民间刺绣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5.
对学生讲授彩陶艺术,应注意引导他们把握它的审美特征,包括实用与美观、对比与和谐、形制与装饰、想象与夸张.  相似文献   
76.
河湟谷地的柳湾村,以其美伦美奂的精美彩陶向世人展示了文明的演进,开启了文明的艺术殿堂之门。  相似文献   
77.
鱼纹图像是中国原始陶器及其他民间艺术装饰纹样中常见的装饰图案。本文通过对彩陶上鱼纹的研究,着重对中国史前仰韶时期陶器上鱼纹的演变及分类,以及鱼纹图案在民间信仰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8.
笔的历程     
古人最早使用坚硬的工具在泥板或石板上刻字,还有的使用涂料画出文字。发展到距今两千多年之前,为了适应兽皮和丝绸的使用,书写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人民发明了毛笔,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在木板面上涂蜡,然后用铁棒在蜡面上划写,古代埃及和波斯人将芦苇秆削尖当笔使用,欧美人则使用鹅毛笔。再之后,欧洲人发明了铅笔、钢笔和圆珠笔。毛笔在我国的书写史上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至今仍有很多人以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相似文献   
79.
线条是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最简洁最概括的表现形式。自古以来线的演变丰富多样。线条美的渊源,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时期可以追溯到战国、秦、汉而至清,线条广泛运用于陶器、青铜器、雕刻、绘画中。线条的运用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就已经成熟了。这些有着奇特的律动,呈现生命运动痕迹的线条,对我们今天的艺术学习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仰韶文化晚期以来,崤函地区形成了一个连接流域性聚落群的道路及交通网络,以彩陶为特征,庙底沟文化逐步向西、北、东方向扩张和传播,先后开辟了通往关中及以西地区、晋南及以北地区:手口郑洛及以东地区的通道,由近及远,编织起了大范围的彩陶分布网和复杂分布路线,同时,亦构筑起庞大的交通网络和复杂的行近走远的彩陶之路。这条道路也是炎黄部落的迁徙乏路、华夏集团的融合之路。它是崤函古道的最初形态,对崤函古道的最终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