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3篇
教育   19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51.
渝东南是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其酉水流域的很多碑刻遗存,将丰厚的民族精神、文化因子、山川胜迹、语言文字、宗族条规与宗族事务碑文、报恩精神、坚贞不渝、团结一致等优秀文化素质蕴藏其中,扬善彰贤,宣扬传统美德,对社会世态进行规范引领,宗族条规有法律行政等功能,是民族文化的宝库,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和抢救保护。  相似文献   
152.
狄青是北宋杰出的军事将领,在抵御西夏的战争和平定侬智高叛乱的战争中功勋卓著,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为人缜密,智勇双全,有远见卓识,善行兵法,且不贪功不贪财,现存的平蛮碑、墓志铭等碑刻材料也给予了狄青很高的评价。狄青虽成为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牺牲品,却仍旧流芳青史。  相似文献   
153.
汤帝庙乃是阳城古籍记载和实物遗存数量最多、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庙宇类型。古籍记载自宋元以来汤帝庙达380余处,还有更多实物遗存。阳城诸多汤帝庙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下交汤帝庙,最迟可追溯到金大安二年(1210)所建,不仅建筑精美独特,保存完好,还存有明代浙江按察使杨继宗等人的大小碑刻20余通,碑文记载了建筑历史沿革,详实、严谨、细致,是阳城目前现存庙宇中文献记载最为详实的庙宇之一,也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发展史不可多得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4.
莎日娜主编《蒙古学金石文编题录》一书,主要辑录我国汉文古籍文献中记载的有关蒙古学的金石碑刻资料,为研究者充分利用这部分金石资料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该书也有一些错误以及可以商榷的地方。故本书依据《杭州金石志》所辑录的资料为例,略作考证,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5.
广州历史悠久,戏曲碑刻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歌舞演剧、戏场、演剧组织、社会评论、粤剧戏神华光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颇具地方特色,是戏曲研究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56.
石刻书画大抵源自于周,盛极于汉,式微于唐,前后经两千多个春秋,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石刘书画难以计数,而遍布济宁地域的石刻书画堪称我国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缩影。“天下汉碑济宁半”济宁不仅汉碑数量居全国之首,汉画像石也独占鳌头“在世界美术史上,一个武氏祠可以称得上一座古代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7.
墓碑的起源,始于秦代以前。早期为用以引棺木人墓穴的木柱,汉代以后改用石,称为石碑。碑上始书文字,用以记载逝者生平事迹功勋等,以垂久远。碑最初随棺木埋于地下穴内,后来逐渐竖于墓前墓后,称为神道碑。古碑碑首往往有穿孔,即为贯索引棺而下之遗象。碑刻总称为碑碣,方者为碑,圆者为碣。  相似文献   
158.
<正>选题说明: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小学书法的教学,不只是书写技能的学习,更需要文化的渗透,趣味化的方法、过程、材料、内容等,来培养孩子持续、自主的学习热情,本课立足此理念,为小学书法的趣味性学习进行探索。教学中的内容以"美"字的书写和镌刻为主,通过"美"字不同书体和写法的呈现,让学生个性化地自主选择,再通过自主观察,根据自己已有的  相似文献   
159.
前不久,泉州市考古工作者在丰泽区桃花山下一废弃的老厝院前,发现一个由4块石板垒成的鸡舍,经过仔细辨认,这4块石板可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的祖坟墓碑。  相似文献   
160.
明清之际,北京城市民俗在外在形式上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民俗承担者及其传承动机却大有不同。从585通北京内城碑刻来看,进入18世纪以后,北京内城不仅出现了立碑高峰,而且修庙立碑的主体也由明代的官员太监、清前期的汉族官员转为了普通市民,且碑阴题名中第一次出现了行会与商号的名称,具有自治色彩的民间组织层出不穷,女性组织开始出现,反映出社会转型的事实。如关帝圣诞、丫髻山进香等民俗活动虽与明代一脉相承,但民俗传承的主体与动因都发生了根本转变。这表明,将民俗作为资源而加以改造利用的行为,不仅存在于现代社会。碑刻资料有助于我们深入民俗的表面形式,发现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