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3篇
教育   19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景爱霞  王文兵 《兰台世界》2017,(12):124-126
碑刻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生活的特点和历史变迁。笔者以明清时期100例土家族人物碑刻为例,研究了土家族人物碑刻的特点,历史价值以及保存的方法。希望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2.
何山 《出版发行研究》2017,(7):109-111,93
剪割碑拓并编辑成书始于唐代.重要拓片常会制作相应的剪裱本,包括方册、卷轴、线装等多种册页体式,其效果相当于各式剪裱书籍,其制作情况反映了书籍编纂出版过程.剪裱本既是碑志保存、传播的特殊形式,又对同期及后世书籍出版工作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3.
张泉 《中文自修》2006,(1):57-60
巴比伦花园的砖墙上,曾留下这样的诗句:“若你以人类的名义把我毁灭,我只会无奈地叩谢命运的眷顾。”我喜欢摩挲这些尘封的字句,隔着千年的光阴流转,与祖先们的指纹重合。其实,暴虐如人,卑微如人,能够摧毁城邦、遗迹、神像、碑刻,能够屠戮一个种族直到它留尽最后一滴血,却永远无法抹去一段辉煌的记忆。古文明以这样的方式在荒原、沙漠和丛林中等待我们,奔赴一场跨越千年的约会。成全它们的,是时间;毁灭它们的,是时间;让它们扑朔迷离的,同样是时间。  相似文献   
54.
交通状况与经济发展关系极大.明代中后期,由于全国商品经济的发达,便捷的青弋江水路催生了西河镇的兴起.自清中叶直到民国,古镇达到繁荣,最盛时小镇有商铺二百多家,在沟通皖南山区与芜湖及长江中下游经济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青弋江水经常泛滥,每当洪水退去,圩堤就要加高一次,但堤上的房屋无法升高,这就形成了圩堤高于房屋的特殊景象.20世纪70年代,由于皖南铁路、公路的建设,逐渐取代了水路运输,西河镇走向衰落.所以,一个地方商品经济的盛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地交通的便塞.  相似文献   
55.
德戈 《初中生辅导》2012,(17):40-41
地处贵州黔东南黄平县的飞云崖是久负盛名的黔中胜迹。飞云崖雄踞高山之巅,因其奇状酷似浓云腾飞而得名。这里溪流环绕于侧,灵禽旋舞于上,建筑朴雅,古树蓊郁。崖间溶洞献奇,崖前双峰竞秀。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曾赞曰:“天下之山,聚于云贵;云贵之秀,萃于斯崖。”  相似文献   
56.
秦皇岛地域历史文化悠久,是多元文化交汇的区域,因为战争等原因,本地区传统典籍资料较少,主要是《永平府志》等方志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研究就需要充分借助碑刻资料。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以家族碑刻为例,探讨清代粤东地区的祠堂兴修、宗族偿产的创立、日常管理与运作等问题,从而窥探宗族制度在清代粤东地区推行时若干实际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58.
马重阳  张健娣 《寻根》2008,(1):110-111
一年前,我从河东博物馆年届八秩的石刻专家吴均老先生处,见到《柳宰相墓记》碑刻拓片。吴老说,此碑刻文献是河东乃至全国柳氏家族研究的一个新发现,有重要价值。问清碑拓出处后,一种实地考察、寻访“柳宰相”墓地的文化情结,积聚心头。2007年立冬之日,我们在夏县广电局解宝龙处长等陪同下,直奔柳宰相墓地所在地胡张乡柳村。  相似文献   
59.
何翔  李有骨 《收藏》2009,(3):112-113
张岳崧《南安书院碑记》碑刻原稿册页,字芯纵23.2厘米、横15.3厘米。楠木封皮,纸本24开。每开方格内书24字,全册共568字。木封陈旧,包浆厚重,面左行书“南安书院碑记”6字,虽磨损较重,但依稀可辨,唯钤印已不可识。册页内麻纸为芯。册页后缀“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提督陕甘学政、琼州张岳崧撰并书丹篆额”。  相似文献   
60.
中国古代的女性一直处于男性的压迫之下,这是我们从现存的官方文献以及上层精英的记载中看到的.这些资料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告诉我们按照各式各样的规定,女性应该如何做,但是却并没有展示女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怎样的一个状态.近年来随着对民间史料的不断挖掘,有关古代女性现实生活状态的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碑文中有关女性捐款的记载可以对中国古代女性的真实生活有一些新的补充,并以此证明女性之地位并非是像精英知识阶层所记载的那样低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