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51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教育   16647篇
科学研究   4052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551篇
综合类   736篇
文化理论   225篇
信息传播   8337篇
  2024年   280篇
  2023年   1027篇
  2022年   644篇
  2021年   972篇
  2020年   1218篇
  2019年   1241篇
  2018年   661篇
  2017年   1166篇
  2016年   1485篇
  2015年   2036篇
  2014年   3459篇
  2013年   2340篇
  2012年   2497篇
  2011年   2398篇
  2010年   1597篇
  2009年   1675篇
  2008年   1710篇
  2007年   1218篇
  2006年   992篇
  2005年   763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21年四季度,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策划推出大型系列访谈报道《破冰与突围·县(市、区)委书记全媒体纵横谈》。10月8日至12月20日,湖北省102位县(市、区)委书记走进集团5G演播室,参加“纵横谈”。直接承担此项报道任务的部门,有37名记者争当主播、出镜主持。截至12月底,集团全平台推送102组600多件(篇)全媒体多形态报道,每位书记的报道点击阅读、观看都达到数百万众乃至千万众,在新媒体平台形成“刷屏热转”现象,成为湖北干部群众热议的话题。本刊用图片对活动进行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62.
张鸿飞 《编辑之友》2022,(1):25-29,56
自2019年开始,风头正劲的互联网平台遭遇强监管风暴,其背后原因是平台垄断和数字霸权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文章分析了我国互联网平台发展已明显呈现出的内卷化特征,指出平台内卷化具体表现为流量焦虑、价值漂移和数字霸权.内卷化的实质是创新不足导致的内向坍缩,惯性障碍、竞争约束和平台垄断等因素共同导致了互联网平台的创新陷阱,深层原因是互联网平台的价值主张层面出现扭曲和断裂,导致无法突破内外部资源约束,日渐陷入没有发展的增长.内卷化一旦形成便具有强大的惯性,互联网平台要想走出内卷困境,必须在价值主张的驱动下进行商业模式的深层创新,同时也需要从外部治理层面加强约束和激励.  相似文献   
63.
64.
文章基于平台经济学理论与商业模式理论,以价值洞察—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为研究思路,对我国网络有声读物平台演进历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网络有声读物平台商业模式的转变呈现出价值洞察平稳化、价值创造精细化、价值传递多元化和价值获取多边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展望了网络有声读物平台商业模式的未来发展路径:通过独家版权开发获取价值创造独特性的版权,利用新兴技术提升单一归属性的内容生产者数量,通过社区氛围营造打造强网络效应的社交关系.  相似文献   
65.
科学数据不仅是科学研究的成果,也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与工具,是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研究交流的重要资源。科学数据管理是对科学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保存、共享,促进科学数据的价值再提升。随着FAIR原则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机构接受并支持该原则成为科学数据管理的国际准则。文章以河海大学为例,从系统架构、质量控制、服务体系等方面探究高校机构知识库在科学数据管理方面的应用以及实践科学数据的可发现、可访问、可互操作、可重用等原则,旨在为机构知识库在FAIR原则背景下实现科学数据的有效管理提供对策和参考。  相似文献   
66.
67.
68.
69.
自我呈现作为一种交往技术,一直贯穿于人类的社会互动行为之中。戈夫曼(Erving Goffman)将“舞台”“表演”的隐喻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出了自我呈现的拟剧论(Dramaturgy),从而被后起的相关研究奉为圭皋。而进入数字时代以后,社交媒体中的云端交往使人们的自我呈现不再囿于面对面的在场情境,戈夫曼所言“前台”“后台”“印象管理”“舞台设置”等概念也在新的社交语境中呈现出新的姿态。在这一系列新变中,被戈夫曼在自我呈现研究中有意回避的“自我”构建问题,逐渐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