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4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7 毫秒
241.
初中阶段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写作训练,已经基本掌握了记叙文写作的思路,他们在作文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而是只会泛泛而谈,缺少细节描写的能力,缺少通过细节描写提升文章生动性的能力。实践表明,学生作文缺少感人的细节描写实在是一个制约作文成绩,甚至语文总体成绩的瓶颈。  相似文献   
242.
王世敏 《教师》2014,(32):70-70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从中可以看出,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重视作文评改。为此,多年来,我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摸索出一套习作评改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习作,喜欢评改习作。1.丰富评改方式,激发评改欲望(1)教师示范评改。为了提高孩子的评价能力,我对评改的方法作出了细致的指导。  相似文献   
243.
正语文知识是通过一篇篇完整的课文传授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对每篇课文的知识点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但在上课时又往往照顾各种知识点,使语文课显得费力繁琐。这种教学方法突出的问题是"贪多嚼不烂",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由于各知识点要占用必要的时间,就难把重点和难点分析到位并做到又精又细,出现"水过地皮干"的现象。而且,学生的精力有限,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在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做了一点新的尝试,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44.
编辑导语这篇童话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其传递出来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遇到"坏人"时,千万不要慌张,沉着冷静地面对环境和"坏人",分析情况,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扭转局面,最终,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解救自己。如果同学们还不是特别明白的话,那么,就跟故事里的小松鼠学习一下吧!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其中,最狡猾的就要数狐狸了,大家都不愿意和它玩儿,生怕被它骗到。相反,小松鼠又可爱又机灵,大家都喜欢它。这可让狐狸很是羡慕嫉妒恨呀!于是,狐狸就想出了一些坏主意。这不,狼派它出去找食物,它的"机会"来了……狐狸假装请小松鼠到家里吃饭,  相似文献   
245.
那是玉石碰撞地面发出的声音。清脆,响亮,一声接着一声,悦耳动听。空旷的山谷中,不断地回荡着,犹如雨滴重击在屋檐上发出的声音。是的,那是藏民的项链在跪拜时与地面碰撞发出的声音。第一次听见,是在梅里雪山。寒风呼啸而过,如刺刀般刮过脸颊,吹动山谷中的经幡,凌乱地在风中飘动。湛蓝的天空,灰色的雪山,皑皑的白雪。惨淡的日光照耀下,白雪却反射出了强烈的金光,照遍了山间的道路。  相似文献   
246.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何谓"自学单"?即学生自主学习单。就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又该如何设计这份"自学单"  相似文献   
247.
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由《"打扫"森林》和《人类的老师》两篇科普短文组成,属于略读课文。《"打扫"森林》讲述了德国有个林务官,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通过列举生动的实例,阐述了科学家  相似文献   
248.
长期以来,"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整体结构中是依附于选文而存在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教学语文知识,教师必须首先注意和善于从范文中提炼和抽取出有用的语文知识。这些知识包括"语言、言语"的社会性知识、他人言语经验中的人文性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程序性知识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语文知识"?笔者仅以自己的两个教学案例对"语文知识"的开  相似文献   
249.
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在课文内容上耗时过多,导致了低段阅读教学的低效,因而找准低段阅读教学的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初级阶段,让他们把课文读好就是低段阅读的首要目标,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  相似文献   
250.
正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变化不少,让广大师生有应接不暇的感觉,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在作品的选材上,一改往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而变为外国文学名著的节选。其中第13题问"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这道题是非常有难度的,很多考生对这道题的理解似是而非,有如雾里看花,觉得好像和某些知识点有关,但又没有把握或者答得不确切。其实,考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情有可原的,有以下几种因素造成了考生的困扰。一、命题者选材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