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4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人文环境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小学生的不断成长,对小学体育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体育教师影响小学生的因素较多,总的来说有教师的神态、外表、语言、动作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2.
那团黑影     
现在想来,那团黑影如梦般闪过我的生命,我甚至有点怀疑它的真实性。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不可控制地出现她的神态、她的动作,以及她每一次微笑。她确实在我的生命中添过难忘的一笔,我却忘记了她的名字。她出现在我们班门口时,同学们都吓了一跳。  相似文献   
33.
儿子的心愿     
题记:长期以来,我忽视了儿子最需要的东西。1995年的一天,我七岁的儿子埃杰放学回到我们在马尼拉的家中。他耷拉着头,平时兴高采烈的神态消失了。当我问儿子发生了什么事时,他低声回答说他不想再去上学了。  相似文献   
34.
只言片语     
《红领巾》2008,(2):38-39
望江公园是竹的海洋。各种各样的竹子千姿百态、神态各异。有的竹节长得像龙的眼睛,所以叫"龙丹竹";有的叶子长得像凤凰的尾巴,所以叫"凤尾竹";有的高达25米,直径15厘米,是有名的"巨竹";还有麻竹、紫竹、大眼竹……因为这里的竹子多得数不清,空气又好,环境幽静,所以我给这里取名叫"竹林居"。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从刻画人物心理、描绘人物性格、状摹人物神态三个方面对《儿女英雄传》中的俗语进行了讨论。指出运用俗语来刻画人物是小说语言上的一大特色,灵活运用俗语可以增强小说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36.
体育动作简图,是《体育绘图》课程“三大图”主要内容之一,是记录运动人体形态最简便的方法,运用Ⅱ型单线画的人体动作简图,结构简单,线条清晰,形体美观而生动、形象、逼真,不仅速度快,清楚明了,帮助记忆,经久不忘,而且还能巧妙的表现出运动人体特有的神韵,同样具有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37.
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了。课前我按照教参的建议,精心预设了第七自然段“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部分的学习活动,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董存瑞如何舍身炸暗堡的?”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然后抓住词语“万分紧急的关头”说说自己的感悟,从中读出什么。再从董存瑞的神态描写中进一步体会他的高大形象。课前的预设,我挺满意的,于是信心十足地走进课堂。  相似文献   
38.
女性服饰审美辨析——以《诗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诗经》中描写贵族和平民女性服饰的词汇为研究切入点,从诗篇中涉及服饰审美的容貌、形体、发饰和服饰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其中,容貌有凝脂、柔荑、蝤蛴、瓠犀、盼、蛾眉6条;形体有硕、颀、长和窈纠4条;发饰主要有绸直、总角、卷发和高髻4种;服饰中关于服装色彩的有茹藘、云和荼3条。解析上述词汇及其诗篇,可认识《诗经》中女性服饰的真实面貌及两周时期女性服饰的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39.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一个都不能少》是电影剧本,写的是20世纪90年代一所农村小学的故事。课文节选了其中第12、13、14节,写张春花在电视台接受采访、找到李望水、受到城里人赞助重新回到水泉小学的经过。  相似文献   
40.
孙艺灵 《收藏界》2010,(5):69-69
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它的故乡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我国的狮子是从外国进贡来的。据史书记载,东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王献狮子,从此,狮子便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由于佛经对狮子的推崇,在人们的心目中,狮子便成了高贵的"灵兽"。历史上,福建德化窑也制作生产了各类神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瓷狮子,这些瓷狮子大多不拘于物象表面的摹拟塑造,而是在有意或无意中追求一种立意传神、形神兼备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