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2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黄利华 《文教资料》2006,(20):93-94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心理状态的变化,导致人物称呼发生很多变化。人物称呼的变化给外国人学习汉语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帮助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这些困难,文章初步考察了当代中国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称呼语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原因。文章认为,亲属关系的称呼大大简化,但还保留一些反映等级关系的称呼语。建国之初社会关系称呼语非常简单,但很快被体现社会等级秩序的繁复称呼语所取代,突现了中国人传统的社会地位等级观念和官本位思想。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则显示了汉民族家本位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人物称呼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82.
英美人的姓名与中国人的姓名有些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姓与名的前后顺序,西方妇女婚后改从夫姓,英美人的子孙不忌讳沿用长辈的名字等.并从历史原因出发分析了英美人姓氏的来源.同时,探讨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正确地称呼英美人,包括当前常用的称呼,对一些特殊身份人氏的称呼以及友人之间直呼名字以示亲切的称呼方式.在国际交往中,了解中西文化在姓名与称呼方面的差异,尊重西方友人的民族习惯会促进跨文化交际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8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不断融合的大国,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不同言语的各族群在交融分合中产生了言语翻译的需要,而最早的翻译记载是在商朝时,到周朝时已设有翻译机构和人员。从翻译人员及翻译活动的不同称呼,可知先秦翻译的艰难。  相似文献   
84.
尹宝新 《教育艺术》2004,(11):48-49
人离开了社会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之中的个体,总会同社会广泛接触,同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仅是维护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而且是形成舆论、士气、时尚等社会心理现象的前提,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正是由于人们不断地进行人际交往,传播社会思想,吸收有关信息,才使得个体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同时在实践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交往艺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学翻译中对化因素的把握是一个重要问题。本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清朝吴敬梓所《儒林外史》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进行比较,指出译在化因素的把握处理方面有几个值得再加斟酌之处,并予以分析说明,以期在学翻译中化因素能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及更为妥善的处理。  相似文献   
86.
毛泽东写给老师的信是什么样的?鲁迅为什么在信中称许广平为兄?为什么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的书信里面有那么多生僻的字看不明白?我们现在写书信需要什么样的格式和礼仪?就这样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问题,听了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的书信礼仪课程后,大学中文系女生感叹自己原来一直不会写信。  相似文献   
87.
近日,我在一所曾经见习过的幼儿园,发现有不少小朋友在彼此称呼时用的竟是英文名,表情还是那样的自然、纯真;以前教学中惯用的"嘿嘿嘿,你真棒!"……  相似文献   
88.
许之所  李岩 《现代语文》2007,(2):104-105
一、引言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用来打招呼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指称同一对象的称呼语不同.近年来,社交场合中表示名称的称呼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曾经一度占主导地位的"同志""师傅"逐渐被"小姐""先生"等取而代之,并在全社会流行开来.  相似文献   
89.
英语称呼     
在英语国度里,称呼颇有讲究。1.怎样称呼陌生人为表示尊敬,对成年男性称sir(对两位以上的称gentlemen),对中年以上的妇女称madam,对青年妇女称miss,也可用lady或ladies作为对女性的客气的称呼。年长者对青年小孩可用young man,man,son,boy,kid等。2.怎样称呼长辈、上级,或不十分熟悉的人对成年男性用“Mr 姓氏”;对已婚妇女用“Mrs 姓氏(丈夫姓氏)”;对未婚妇女用“Miss 姓氏”;对婚姻状况不明的妇女或不喜欢别人用Miss/Mrs相称呼的,用Ms。3.朋友之间怎样称呼朋友之间常互以“名字”相称,以示亲密无间,如:Hi,Bil(你好,比尔。)有时用名字…  相似文献   
90.
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和高等学校使用的某些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中,在叙述国民党统治中国二十多年的这段历史时,对“国民政府”这一个称谓词语的使用比较混乱。编的本意可能是尽力体现教材的“客观性”。其实呢,这样做的效果恰恰减弱了客观性,增加了叙史中的矛盾性和阅读中的疑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