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教育   5961篇
科学研究   2370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517篇
综合类   396篇
文化理论   83篇
信息传播   481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487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512篇
  2016年   692篇
  2015年   1061篇
  2014年   1852篇
  2013年   1353篇
  2012年   1302篇
  2011年   1084篇
  2010年   757篇
  2009年   734篇
  2008年   693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TAM)理论基础,结合具体调研情况,构建了一个由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市民化倾向性、社群影响和使用意向组成的新生代农民工移动学习接受模型。实证研究通过对217份有效问卷样本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并讨论了该模型的各种预设研究假设。本研究表明:感知易用性、市民化倾向对使用意向均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向影响最强;另外,市民化倾向对社群影响有正向影响,社群影响又对感知易用性有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同时对使用意向和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2.
李敏 《辽宁教育》2018,(1):80-81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学习地点、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在学校的课堂上听教师讲,也可以通过移动学习、远程学习等途径来完成学习任务。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形式,以其新颖、独特、高效的优点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所接受、熟知并认可。  相似文献   
83.
马俊 《编辑之友》2018,(4):34-38
如果说介质迁徙改变了信息生产传播的物理形态,那么,社交迁徙则重塑了信息传播的关系生态.传统内容生产媒体与移动社交平台的聚合看似完成了内容和渠道的强强联合,实现了双赢,也为受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移动阅读体验,但二者在信息传播的控制权、经济收益的分成机制和媒介生态的把控等方面的博弈从未停止过.当移动社交平台成为移动阅读的主要入口时,可能会破坏多元化的媒介生态,影响信息二次传播的客观性,同时,移动阅读的“快餐化”会因移动社交平台成为其入口而被放大.  相似文献   
84.
何竞平 《编辑之友》2018,(8):16-18,33
近年来,我国移动出版平台高速发展,广告运营是其重要的盈利来源之一.文章结合我国移动阅读、移动动漫、移动视频等领域的知名移动出版平台的相关案例,探讨移动出版平台的广告运营策略.研究认为,在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市场生命周期阶段,移动出版平台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重点任务;移动出版平台应循序渐进,根据所处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广告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85.
随着移动网络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成为中学教育教学的热点。平板电脑应用成为教学的主流趋势之一。应用平板电脑转变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翻动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互动更加有效。探讨如何应用平板电脑,实现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助力生物课堂。  相似文献   
86.
学术论文因专业性强等特点与移动阅读不尽契合,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学术论文移动出版的潜力和价值.学术论文移动出版可带来轻松的、非功利的科研信息接收状态;节约科研用户时间;满足用户浅阅读需求.然而,学术论文移动出版的现状不尽理想:各自为阵,发展不均衡;过于注重通俗化、趣味化加工;未能较好满足科研用户的核心需求.学术论文移动出版各主体宜发挥所长,实现资源互补;聚焦科研用户,逐步扩大目标受众;学科内期刊互建链接,为集群发展奠定前期基础;不宜过于考虑移动端特点,需平衡学术特性与移动特性,最终提高学术论文移动出版的用户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7.
移动互联时代全面来临,技术潮流的创新导致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传播信息的角色发生改变。网上档案展览因此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顺应时代需求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档案展览的文化价值。探究网上档案展览适应移动互联网络的途径,首先应该考虑到用户体验、交互和共享、及时获取咨讯等方面的需求。国内外网上展览已经涌现出不少应对移动互联的优秀案例,基于社交平台的推送和分享、响应式网页布局、3D虚拟现实技术、及时快捷的展览简介发布以及移动应用APP是这些案例中用到的策略,将有助于网上档案展览紧跟潮流实现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88.
《新闻界》2018,(1)
本文从新闻传播者、新闻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以相关案例、事件和数据为基础,勾勒出2017年度中国新闻业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图景,包括:新闻从业者方面,职业化与社会化传播者"此消彼长";新闻内容方面,正日益适应移动传播的叙事形态变化;新闻传播渠道方面,多元化、移动化和平台化成主流;受众行为变迁方面,阅读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角色并存;新闻传播效果方面,信息茧房和"后真相"现象凸显。针对上述特点,本文预测了2018年中国新闻业发展的五大趋势:内容价值继续回归并更受重视,人工智能将深化对新闻业的影响,短视频将继续成为媒体争夺受众的关键,传统媒体将面临增强影响力和盈利能力的更大挑战,知识付费将成为内容盈利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89.
《新闻界》2018,(9):63-71
本文是首个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角度对微信这一移动传播技术在工作情境中使用的相关研究,是基于中国语境、对过往以西方群体为样本的相关研究的补充与拓展。本研究意在探索移动化的工作要求对工作者带来的影响、工作者自身是如何体验与诠释的等问题。作者从基于工作情境下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传播、ICT技术及移动性与工作、休闲的关系等文献的梳理入手,首先通过问卷调研与SPSS22.0软件分析来了解微信在工作中的使用等整体概况;之后基于立意抽样选取在日常工作情境中使用微信进行工作的职业群体进行深度访谈,并利用计算机质性分析辅助软件Nvivo11进行质化分析。当时刻在线不仅是一种竞争力,更是成为一种必要的基础要求时,其对工作者自身带来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以微信为典型代表的移动传播技术的持续连通性与可得性带来了隐性加班与免费数字劳动的正当化辩解;使得工作者正陷入失去休闲及工作与家庭冲突的困境;而且"工作与生活平衡"这一概念需要进行重新审视;进行非物质生产的知识型劳动者如何拥有真正的休闲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权益保护是我们未来需要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90.
文劲松  刘芸汐 《传媒》2018,(4):70-71
本文从交互式应用程序开发的角度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特点,着重分析了从人机交互到人机融合的移动应用趋势,并就移动互联网时代交互应用程序开发与设计中的关键因素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