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耿杰圣 《华章》2007,(1):46
诚实信用原则被奉为私法的最高指导原则,学者谓之为"帝王条款".本文详尽阐述了该原则的语源、概念、本质和作用,并进一步剖析了诚信原则在商法领域的运用.  相似文献   
42.
立法者与阐释者这两个概念来自西方后现代思想家齐格蒙·鲍曼的重要著作《立法者与阐释者》,他在书中用这两个概念来说明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与后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与社会职能所发生的改变。我认为,从立法者到阐释者的换位,同样也适用于说明当代社会中教师形象的改变过程。  相似文献   
43.
美国许多地区性州立学院为提高自己的声誉和吸引更优秀的学生学习,开始实施"优等班谍程"(honorsprogram)计划.实施该课程的学院被称为"优等学院"(honors college).这些地区性的学院将优等学院作为一种营销工具来吸引优秀学生学习,希望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业标准,以此提高自己在公众和州立法者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4.
论刑罚构成要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刑罚是一个自在的运行系统,它有自己独特的运行结构和运行规律。刑罚史上三大学说的论争之所以永无休止,即在于漠视了对刑罚构成要素的探究。刑罚是立法者与司法者基于犯罪的有责性而对惩罚对象有意施加的一种不快结果,在构成上,必须具备有责性、有意性和不快结果施加这三个有机统一且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45.
前段时间,我社的记者报了一个选题,说是在一次刑法研讨会上,一位韩国学者谴责中国刑法缺少人道主义。其理由是,在中国,如果有人捡到一个孩子,抚养几天后又把孩子扔了,中国的司法机关并不会认定此人构成遗弃罪。记者说,他会后采访了这位韩国学者,了解到,在韩国,人们只要捡了孩子就必须抚养或妥善处理,否则就要被判遗弃罪。因此,他想写一篇报道,呼吁立法者尽快弥补韩国学者提出的立法疏漏。对于记者的这个选题,我有些怀疑。因为根据常识,韩国一定有自顾不暇的穷人,如果这些人捡到了孩子却无力抚养,他们怎么办?难道韩国强制这些人必须抚养弃婴,…  相似文献   
46.
知识社会的显著标志就是知识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图书馆作为知识积累载体的中枢,是人类获得社会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制度构造中的非系统性和分散化,成为人们目前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外在障碍。图书馆立法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之道,而图书馆立法者对于图书馆立法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知识论则成为影响图书馆立法者行为倾向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
在卢梭的法律—政治思想中,"立法者"这一主题突兀而又令人费解:一方面,它主要涉及政治立法实践,因而与卢梭的政治权利原理之间存在内在的紧张;另一方面,相比于现代自然法传统的思想家,它又构成了卢梭法律思想的重要特征。传统上,往往认为立法者的任务是将政治权利的原理适用于特定的民族或国家。但这一解释忽视了立法者问题的复杂性,没有看到在卢梭这里,除了政治权利的原理和立法者的实践技艺,还存在第三个内容:关于"社会"本身的科学,亦即"民情"的科学;其主要体现在卢梭对公意与公民宗教的论述中,在此基础上将阐述何为立法者的科学与技艺。  相似文献   
48.
中国当代文化知识分子关于大众文化的知识生产与话语陈述,经历了一个从否定拒斥到理性反思、批判接纳的转型过程.这种话语转型,既反映出大众文化异军突起之后,当代文化场权力格局的嬗变与改写,也折射出话语主体身份症候与角色意识的历史性转换.当现代性启蒙文化随同精英主义的衰竭与世俗化浪潮的滥觞而走向匿名时,文化知识分子固守的现代性精英意识与美学趣味已然不合时宜.因此,祛除“立法者”之神圣光晕,在“阐释者”角色的历史建构过程中重塑大众文化时代的世俗化人文精神,成为文化知识分子新的现实使命.  相似文献   
49.
任何时期的立法者必须在统治者立法思想的指导下制定适合国情的法律。奴隶社会夏商时期与两周时期的法律制度不同的原因就是立法指导思想不同,就在于从纯粹的神权思想演变为以神权为核心辅之以民为本最后发展为把人的地位摆在神之上的思想。  相似文献   
50.
海秋丹 《职大学报》2009,(1):71-72,129
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求立法者必须具备高度的理性精神,在借鉴西方法律文化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从中国实际出发,构建出一个既有民族特色又具备世界意叉的现代化的法律体系.立法者理性精神的表现主要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